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期盼“牽頭人”
南京市將加大引入第三方服務,專崗專人替居民跑腿
加裝電梯是不少老舊小區居民多年的愿望。據估算,南京增設電梯需求總量約6.7萬部,綜合考慮各種限制因素,實際具備增設條件的有將近2萬部。但是,由于無人愿意牽頭,不少小區加裝電梯至今只能停留在“想象”階段。
加裝電梯,是不是必須要有“牽頭人”?如果業主想裝又沒人愿意牽頭,該怎么辦?
缺少“牽頭人”,好多單元電梯加裝沒“下文”
秦淮區光華園小區6幢某單元,入住的都是高齡老人,可是誰來牽頭征集樓上樓下業主意見、協商矛盾、出資等,老人們“越想越頭疼”。最終,因為選不出一個愿意牽頭的,不得不放棄。秦淮區鑫園小區某單元也遇到同樣難題。“我們早就想加裝電梯了,但樓里的人白天忙著上班,晚上忙著孩子學習,選不出一個有想法又有時間的人。”業主鐘先生告訴記者,完成一輪業主意見征集后,就再也沒了下文。
東奧電梯負責人張言軍告訴記者,加裝電梯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好幾例因無“牽頭人”而無法推進的案例。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上月底,我市累計已有1498部電梯簽訂書面協議,915部辦理規劃審批手續,310部正在施工,209部已經完工。這些正在推進或已完工的電梯,是不是都有一個“牽頭人”,他們又是怎樣選出來的?
“牽頭人”帶著誠意做工作很關鍵
馬臺街40號小區去年一口氣完成了7部電梯的加裝。中國藥科大學老教授李豐文被居民稱為“總指揮”。“‘總指揮’不好當,但沒辦法,69歲的我竟然是樓幢里最年輕的,我不當誰來當?”李豐文笑言,這個“總指揮”有點像“趕鴨子上架”,但更多的還是“想為小區老同事們做一件好事。”
李豐文告訴記者,牽頭推進小區7個單元加裝電梯后,他要求每個單元都必須選出兩個熱心公益事業的“牽頭人”,7個單元推選出14名“牽頭人”,并最終確定3位核心成員,即他和達式喜、張學賢。“單元業主意見征集過程中有分歧的就分頭做工作。單元樓內解決不了的,14個人再一起碰頭想辦法。我們解決不了的,就請社區和街道一起協商解決。”李豐文說,有兩個單元一樓住戶不同意加裝,他們先后上門做了10多次工作,街道、社區又一起來開了七八次會議,終于把問題解決。
省農科院小區正在加裝和已經完成加裝的電梯有20多部。社區主任唐春紅告訴記者,每個加裝電梯的單元都要求選出一個“牽頭人”,但他們的工作很簡單,就是“上傳下達”,例如加裝電梯涉及油煙管道改造,“牽頭人”必須通知到每個業主,其他的則交給小區物業和電梯加裝公司。若有業主不同意加裝電梯,也須由“牽頭人”先帶著誠意上門做工作,做不通再由物業、社區、街道上門反復做工作。
市物業辦:加大引進第三方服務,他們為你“牽頭”
“按照我市出臺的相關文件,建設者可以委托代理人辦理增設電梯的相關手續,牽頭人顯然不是‘必須設置’。不過,在工作推進過程中,這一角色又必不可少,例如到規劃部門辦理規劃設計等手續時,必須由委托人出具身份證、房產證等。”市物業辦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減輕“牽頭人”的工作負擔,我市已出臺政策引入第三方服務機制,例如秦淮區白房報修中心正以“重要后盾”的角色參與到居民電梯加裝過程中。該中心工作人員孫晶晶告訴記者,他們已參與轄區內100多部電梯加裝的工作,“如果有業主打電話申請咨詢加裝電梯事宜,我們就會上門查看小區是否符合加裝條件,也會協助居民征集意見等,后續跑建設、規劃等各個部門的手續由電梯公司完成,涉及到水、電、氣等改造事項則由我們來協調相關部門。”
東奧電梯負責人張言軍告訴記者,該公司正試水承擔業主“牽頭人”的工作,“對于沒人愿意牽頭但又想裝電梯的單元,接到業主申請后,我們會派出工作人員到現場,由一戶業主陪著工作人員上門征集各家意見、協商出資,到規劃部門辦理相關手續時,只要其中一位業主出具身份證、房產證等必要文件。”
記者了解到,我市前不久召開的全市增梯工作會議明確,今年各區各門部將集中力量,安排專崗專人,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加大引入第三方服務企業力度,形成一批有實力、有信譽的專業企業庫。苦于沒有“牽頭人”的小區,“電梯夢”也有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