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伯來電:昨天西湖大道和中山中路交叉口的過街天橋,兩頭的電梯又壞了,一位媽媽抱一個牽一個爬電梯,太辛苦了。下雨天常壞,我和老伴爬上去,腳底打滑,慌慌的。另外,解放路和中山中路交叉口的過街天橋,也有4部是壞的,這地方的露天電梯,經常有打滑的事故發生。電梯一壞,過街實在太麻煩了。
這兩年,天橋的電梯一直是“修修補補”的狀態,長此也不是個事,要是壞掉了,那就換新,裝了好的,最好也裝上雨篷,給電梯保護起來,下雨天也不打滑。
大伯72歲,住在青年路小區快30年了,往西一公里到西湖一公園,往南走一段就是南宋御街,風景宜人,交通便利,他對此很滿意,除了陪老伴買買菜,他喜歡散步,解放路、中山中路、西湖大道,都是在小區周邊,要經常走這兩處的過街天橋。
這兩處天橋有些年頭,是杭州最早的過街天橋。最早還沒電梯,10多年前裝了電梯方便很多,可這兩年,電梯老化,隔三岔五出故障,還下雨打滑,都讓人心塞。
昨天,我同毛大伯一道,先后到了西湖大道、解放路和中山中路交叉口的兩處過街天橋。
西湖大道這邊的天橋建得有些氣派,10多米高,上下行分流,都是單行的電梯,兩層,中間有折口。電梯每個臺階高約22厘米,每層27個臺階。 西湖大道北邊的上行電梯口子上攔著,電梯維護中,下行的口子沒有攔著,過天橋的人大多選擇從下行的口子往上走,上邊的人也從這里往下走,擠到一塊。54個臺階,無論上還是下,都有點吃力。
毛大伯說,很多時候,下層的電梯好的,到了折口,上半段的電梯故障,這時候只能繼續往上爬,老伴膝蓋不太好,爬起來很吃力,“要是知道上邊是壞的,我們怎么也不會爬的。”
要是不爬電梯,得繞行,我和大伯繞行了一圈,中間等個紅綠燈,走了6分鐘,腿腳慢點的要走10分鐘。
在解放路和中山中路交叉口的過街天橋,高度也是22厘米和27個臺階,只有一層。
這邊人流量相對較多,周邊是奎元館、肯德基等餐飲店,人流密集,這里的電梯四個方位,上下共8部,昨天壞了4部。 最近的兩次事故毛大伯記得清楚,去年9月,70歲的楊阿姨從電梯上摔了下來,流了好多血。今年1月,90歲的朱奶奶被電梯扶梯帶倒,摔在電梯上。“這兩起事故網上一搜都能看到。”
一個頭發花白的大伯,前后背搭著布袋,扶著電梯,一層層往下走,大伯姓虞,83歲,1970年就住在附近,這電梯他走了10多年,“電梯壞了,腿腳不好,爬起來吃力”。
虞大伯說:“我抓牢扶梯,慢慢走,年輕人都理解的,有的還攙扶我。”
毛大伯感慨:“年輕人倒還好,老年人,背著行李的,牽著孩子的就很難了。” 解放路天橋電梯即將更換
昨天,我打聽到這兩處的電梯由奧的斯電梯公司維護保養。
聯系上該公司,該公司交流部經理徐秋雨表示: 關于中山中路與解放路、西湖大道交叉的兩處過街天橋扶梯(以下分別簡稱“解放路天橋扶梯”“西湖大道天橋扶梯”)情況,經過內部了解,大致情況如下: 解放路天橋扶梯非我司品牌、目前由我司進行維護保養;西湖大道天橋扶梯非我司品牌,且與我司的維保合同已于去年底到期,從今年起我司不再負責該扶梯的維保工作。
這兩處天橋扶梯的生產和安裝時間較早,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零部件的老化和損耗會影響到電扶梯設備的正常運行。為了最大程度保障乘客安全,我們通常建議對梯齡較大的電扶梯進行更新替換。
經過與客戶的溝通,解放路天橋扶梯更新替換工作已于近日啟動,該項目由我司負責,將分兩批進行,計劃5月15日左右進場拆梯,第一批的4臺預計6月上旬完工,第二批的4臺預計6月下旬完工。 西湖大道中山路口電梯更換已經完成招標 這兩部電梯都是2010年投入使用的,已經工作10多年了。市政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年紀太大了。
“戶外電梯每天風吹雨淋日曬,原本就比室內電梯難養護,再加上使用時間長了,毛病就更多,出故障的頻率就更大了。”
西湖大道中山中路路口的電梯出故障后,維保人員就趕到現場進行了緊急處理,當天下午,電梯恢復運行。
雖然再一次修好了,但電梯隔三岔五出故障,小修不斷,對大家出行的影響還是蠻大的。
能不能換成新的?
該工作人員說,確實要換,目前已經完成招標了。
去年,解放路中山中路路口的電梯出故障時,市政中心邀請專業人士對電梯進行了評估,考慮到電梯使用年份太長,最終決定,更換掉這兩座天橋的電梯。
電梯更換涉及報批、立項等一系列程序,今年3月份,兩座天橋的電梯更換項目已完成招投標。目前,新電梯已經在定制中。
按照計劃,解放路中山中路路口的天橋將于5月下旬進場更換,西湖大道中山中路稍微晚一點,大概6月初可以進場施工。工期均為一個月左右。
另外,市政中心也對其他天橋的電梯運行情況進行了摸排,決定同時更換掉萬塘路天橋的電梯。 等到進場更換電梯時,大家注意關注現場的告示提醒,小心避讓。再忍一兩個月,問題就能得到根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