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檢不合格,電梯卻仍在使用。每天搭乘電梯,都提心吊膽,生怕出事,這讓古美七村的居民非常煩惱。
為何不及時維修?面對居民的抱怨,物業犯難:專項維修資金不足,怎么籌錢成了“老大難”。
誰掏錢?誰來管?一直以來,上海許多老舊小區在修電梯這件事上“沒方向”。
問題一
維修資金動用難
古美七村建于1997年,樓層為18層。屬地古美街道房辦介紹,因籌集維修資金困難重重,為消除安全隱患,最終小區物業全部墊資,修了電梯。
支取困難
當住宅小區電梯需要維修或更換時,按照相關規定,費用應該從專項維修資金中列支。難點在于,動用維修資金修電梯,需要整幢樓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而這一點在實際操作中往往不那么順暢。
一些低樓層居民對維修電梯意愿不強,還有些居民認為電梯的維修費用成本過高,這次用了維修資金,下次萬一外墻滲漏,可能就沒錢修了。
余額不足
而即便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了,還可能遇上資金不足的問題。
《上海市住宅物業管理規定》規定:
當專項維修資金余額不足首期籌集金額30%時,業主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相關規定、管理規約和業主大會決定,及時續籌專項維修資金。
一名物業管理人員告訴幫忙君,續籌事宜要開業主大會討論,通常需要征得小區三分之二以上業主的同意,“可是讓居民掏錢太難太難了”。
新政施行
今年3月1日起,新修訂的《上海市住宅物業管理規定》正式施行,對電梯故障、外墻墻面脫落等情況作出新規定:
此類危及房屋安全的可走“應急通道”,不必拘泥于“征得三分之二業主同意”。
物業公司應當及時向所在地房辦報備,并向業主委員會提出列支專項維修資金的申請,經業主委員會審核同意后組織實施。
新修訂的《上海市住宅物業管理規定》增加了緊急維修的相關程序
問題二
日常維保不到位
不過,申請“應急通道”只能緩解燃眉之急,老小區電梯日常維保也得跟上。
質疑一
以古美七村為例,早在2015年,政府部門就已對該小區的電梯作了安全評估,列出十個問題。然而,作為使用管理方,在今年年檢不合格前,物業為何從未主動提出維修?
古美街道安監所相關工作人員
物業長期“輕視”電梯的日常維保,故障慢慢累積,小病不看變成大病,這才導致2019年電梯年檢不合格。
如果4年前物業及時向房辦和小區業委會報告,委托維保單位根據評估報告上的問題仔細維護,可能不至于出現電梯年檢不合格的情況。
質疑二
古美七村部分居民質疑:2015年的安全評估中,電梯已經出現了這么多問題,2016年至2018年這三年的年檢是怎么通過的?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處王志剛
電梯的安全評估和年檢略有不同,安全評估檢查的項目更為廣泛,其中包括乘梯舒適性、噪聲等各種問題,但這并不影響電梯正常運行,基本上換一個零部件就能解決。
目前我國沒有電梯強制報廢制度,從專業上講,“沒有修不好的電梯”。運行超過15年的電梯通過主要零部件的更換,仍然能繼續使用,簡而言之,相當于一部新電梯。
大多數有物業管理的小區中,物業公司是排查和治理電梯隱患的第一責任人,承擔著電梯的日常安全管理職責。
去年上海市政府發布《關于本市加強電梯質量安全工作的實施方案》,其中對保障在用電梯安全作了具體說明。除了完善維修資金緊急使用的啟動條件,文件中明確說明:
■住宅小區電梯使用管理應充分發揮業主、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的作用,由其依法承擔電梯安全運行的相應義務,加強對電梯使用管理單位和維保單位的監督。
■物業服務合同中已明確電梯運行維護費用收費標準的,要專款專用,接受業主監督。
可見,不管是日常維護還是啟動應急程序,物業公司 和 業委會 都是保障小區電梯安全“命門”的兩大關鍵主體。
最新消息
電梯責任險將推出
上海是電梯擁有量全球第一的城市。上海電梯行業協會 數據顯示,目前總量約27萬臺,每年增長8000-10000臺,每日乘梯超過1億人次。
在這27萬臺電梯中,住宅小區電梯約占到總量的50%,老舊小區運行超過15年的電梯則約占15%。而隨著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的推進,如何確保住宅小區電梯5年或10年后“有錢修”“有人管”,顯得越來越刻不容緩。
上海老舊小區電梯普遍有“養老難”問題
針對這一民生痛點,上海電梯行業協會辦公室主任秦炯在接受幫忙君采訪時,透露了一個新消息。
他表示,今年電梯行業協會正在和一些保險公司接觸,準備推出電梯綜合責任險,可由物業公司或其他使用人投保,基礎保費只有100元左右。
秦炯介紹,還計劃推出“保險+服務”的新模式,雖然保費更貴一點,但把日常維保也納入保險范圍內,讓老舊小區的電梯真正“老有所依”,走出“缺錢養老”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