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數據顯示,我國電梯產量從2002年的6.32萬臺快速增長至2016年的77.6萬臺,到2017年有所放緩也有67.9萬臺,截至2017年末,中國電梯的保有量已經達到約564萬臺,依舊是全球第1位。
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費者對電梯設備的便捷性需求也逐步增加,使得電梯配置密度逐步提高,與前幾年相比,高層建筑、低層梯、別墅電梯等需求日益增多。
眾所周知,電梯作為一種特種設備,已廣泛地應用于日常生活。但近幾年的電梯事故頻發,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產生巨大影響,輕則驚嚇過度,重則意外送命。如何保持電梯的安全性能和質量,如何進一步提高管理部門對電梯突發事件緊急救援和救援數據分析處理,已成為管理部門對追朔源的處理,和社會關注的民生問題。
因而,在電梯行業市場規模擴大的同時,打造綠色環保、智能化、信息化和高速化的電梯救援平臺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物聯網、大數據時代,智慧城市的建立為電梯產業的智能化創造了新的契機。電梯能否依托物聯網技術,通過智能傳感設備,把電梯運行視頻和狀態數據上傳給管理中心,實施動態監管,實時管理,數據的傳輸對于提升電梯安全保障能力和電梯運行管理水平,提供極大的便利與方便。
一般乘客電梯救援平臺的原理,是電梯救援平臺通過特制感應器,采集電梯相關運行數據,通過數據分許處理器進行計算分析,由無線網絡或有線網絡等方式進行數據傳輸,匯總到電梯數據中心進行存儲和分析,追朔源頭問題處理。實現電梯日常監管、故障報警、困人救援、日常管理、質量評估、隱患防范、多媒體傳輸,日常數據傳輸到相關部門平臺,配合政府管理部門的管理數據分析等功能。
對于電梯救援平臺而言,提高電梯應急處理能力,快速解決故障是最為關鍵的。以多數電梯事故來看,幽閉的電梯空間會增加用戶的不安感,在事故發生的最高效時間里,調配電梯技術人員到場,解決電梯故障,救出被困人員才是至關重要的。
此外,基于電梯事故的頻發,也對電梯設備的日常管理和技術維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對各大高層建筑、低層梯、別墅電梯、商場電梯、地鐵電梯等而言,使用者的群體中,對老人和小孩的電梯安全保護尤為關鍵,這也對電梯救援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責任需求。
為了推動電梯行業安全標準的穩固,帶動行業高效發展,提升安全監管和風險管控的能力,電梯救援平臺不僅要提供電梯監控保護,還提供運行數據的接入,電梯里視頻和傳感器監控電梯的運行情況,通過網絡傳輸給各級監管部門,并最終將數據匯集到數據中心,對電梯設備的使用維護管理、安全監測等,提供極大的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電梯用戶對服務需求的日益提升,電梯行業的競爭已逐步由單一的產品競爭向包含服務在內的多方面、全過程過渡。當前,部分電梯救援平臺開發的售后服務系統也有手機APP版本,電梯售后手機端數據與PC端同步共享,是電梯數據查詢的不同形態延續,通過安裝APP,實現電梯管理、客戶檔案、任務中心、救援進度等多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