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的安全關系到千家萬戶。昨日,鄭州舉行2017年度電梯應急救援工作總結大會,據悉,去年我市電梯應急處置平臺共受理電梯應急熱線7477起,共解救被困人員13012人,停電、生活垃圾卡門、門系統故障和控制系統故障是造成電梯困人故障的四大主要原因。
解救被困電梯人員 13012人
據了解,從2016年8月救援電話96333開通至2017年底,全市納入應急處置平臺的電梯維保單位共278家,平臺覆蓋電梯5.6萬余臺,基本覆蓋鄭州市所有行政區域。
而去年電梯應急處置平臺共受理電梯應急熱線7477起,其中電梯困人5841起,電梯報障1636起,在各電梯維保單位的全力配合下,共解救被困人員13012人,維保人員到達現場平均用時13分鐘,現場救援平均用時8分鐘,平臺的運行,有效提高了電梯困人應急救援效率。
不過,電梯困人的故障為何如此高呢?市電梯應急處置中心經過對5841起電梯困人故障原因進行統計,綜合分析得出停電、生活垃圾卡門、門系統故障和控制系統故障是造成電梯困人故障的四大主要原因。
已建成二級救援站點66個
電梯出現故障,救援是被困人員最大的支撐。截至2017年底,我市已建成二級救援站點66個,實現了3公里范圍內非簽約維保單位的快速救援響應。但是,如果要電梯救援工作順利開展,我市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
經統計,2017年共有89起救援抵達現場時間超過規定的30分鐘,涉及維保單位30多家。部分維保單位不按規定制訂電梯維修保養現場管理制度,或是維保人員在進行電梯維護保養過程中,不能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維護保養,不重視現場安全防護措施。2017年因電梯保養過程中提示牌擺放不合理等原因,所導致的乘客誤進電梯被困30余起。
“電梯救援手機APP”今年全面實施
為建設安全鄭州,今年,市電梯應急處置中心將利用3個月時間,對還沒有納入平臺的電梯開展一次清網行動,力爭實現全市電梯應急救援全覆蓋。
準確的維保信息是開展救援工作的基本保障,為解決經常遇到的維保單位信息變更后不能及時向96333匯報,造成這些信息不能第一時間內在平臺上更新,發生困人是影響救援效果的突出問題。同時也為了解決96333與救援人員互聯方式單一,市電梯應急處置中心開發了“維保單位客戶端”和“電梯救援手機APP”。
目前已經在依諾、通力等5家維保單位試點運行,今年5月1日起將在全市維保單位實施。維保人員接到救援指令后,通過手機APP,可實現救援任務即時簽收、抵達現場時間確認、救援結束時間確認、地理信息確認、故障原因在線反饋,有效避免救援過程中因多次接打電話而耽誤救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