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一年,隨著各地關于既有建筑加裝電梯的相關政策陸續出臺,我省既有建筑加裝電梯數量正在不斷增長。然而與民眾的需求量相比,加裝電梯的步伐還是有些緩慢。”近日,省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協會(下文簡稱“省特協”)發布《四川省2017年電梯行業年度報告》(下文簡稱《報告》),該協會秘書長呂濤在解讀報告時表示。
舊樓裝電梯,步伐為啥有點慢?如何能走出“供不應求”的困境?且看這份《報告》如何深度分析。
無奈之事
舊樓加裝電梯成功的偏少
手續流程麻煩等是主因
《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我省符合加裝條件的既有建筑約4萬棟。這部分建筑多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建造,居住著大量的老年人,因此,對這些既有建筑采取適老性改造,加裝電梯有著現實需要。
舊樓加裝電梯,解決技術問題是第一步。業內分析,隨著《四川省既有建筑電梯增設及改造技術規程》等一系列文件的出臺,既有建筑加裝電梯的技術難題已經突破,但省特協在調研中發現,實際加裝成功的例子不算多。以達州為例,目前在該市建設局辦理開工手續的有230臺左右,已驗收的有90臺,安裝完畢的不到計劃安裝數量的4成。
是什么羈絆著加裝電梯的步伐?《報告》列出了手續復雜、業主意見不統一、中途設計改變太多、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等原因。“最主要還是慢在了業主意見難統一、加裝電梯手續流程麻煩上。”呂濤介紹說,加裝電梯需要至少三分之二業主同意,而不同樓層的業主需求不同,出資意愿和能力也不同,要達成統一意見很難,也因此成都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收到過一例加裝電梯的申請。
企業和百姓關于手續流程麻煩的反映也較為集中,根據省特協此前在我省部分地方開展的調研,僅《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現場踏勘意見告知書》一項,就需要規劃、國土、消防、城管、住建等多部門簽署意見,業主可能需到多個部門奔波辦理,耗時很長。
有為之舉
通過政策優化簡化程序
多地加快加裝電梯步伐
與舊樓裝電梯步伐緩慢形成反差的,是不斷增長的需求——報告指出,以成都為中心,全省加裝電梯市場會逐年放大,預計2022年將超過10萬臺。
面對如此巨大的需求,相關部門能否對癥下藥,成為加快舊樓裝電梯步伐的關鍵。
實際上,在簡化加裝電梯規劃手續方面,我省一些地方已在行動,比如自貢出臺文件,明確“加裝電梯直接與原建筑外廊連接的”等4種情形可免于辦理漫長的規劃審批手續,只需住建局審核、報備要件即可。如此一來,加裝電梯流程大大提速,比如當地科信苑小區從征求意見,遞交材料,審核、公示,到獲得“準生證”,僅耗時數十天,而如果按過去正常立項、用地審批等程序走,大概需耗時1年。
省外的一些做法也可成為參考。據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總經理周偉棟介紹,上海將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審批環節從46個縮減到15個,相關程序也從之前的多部門減到4部門。“手續簡化極大提高了企業和老百姓加裝電梯的積極性。”周偉棟說。
此外,業主難以達成合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加裝電梯的費用問題。為此,1月1日起,宜賓市展開探索,明確出資增設電梯的有合法權屬產權人及其配偶,在本市無未結清的住房公積金貸款,夫妻雙方個人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分別保留1萬元后,可提取本人及其配偶的住房公積金,支付增設電梯的個人分攤費用。
有益之方
建議探索“共享電梯”
讓居民不再“望而卻步”
“政府的積極支持,讓業內對未來市場持樂觀態度。”在此前成都舉行的2017年全省電梯行業年會上,多家企業都表示看好舊樓加裝電梯這一市場。
不過,大家也認為要做大這一蛋糕,還需要一些創新的辦法。
有業內人士提出了“共享電梯”概念。具體而言即是由企業投資免費為使用者安裝電梯、辦理手續并向政府申請補貼,由使用者按照需要,可以按次、按月、按年來交使用費。業內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創新,有望解決使用者因手續繁瑣、費用昂貴等原因,在加裝電梯需求面前“望而卻步”的問題。
“既有建筑加裝電梯這項民心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努力,多措并舉,創新保障既有建筑加裝電梯的新機制。”省特協特種設備注冊專家薛維家認為,除了不斷完善配套措施外,多渠道加大政策宣傳也必不可少。“只有讓住戶真正明晰政策、轉變認識,鄰里相互理解和支持,政策紅利才能落到實處,既有建筑加裝電梯的數量才能迎來較大增幅。
下一篇:舊樓裝上電梯,老伯贊鄰里關系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