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個加裝電梯的老小區,到年底31部外掛電梯將陸續裝完。同時,新增的立體停車樓和老年服務驛站有望明年春節后建成使用……記者從北京建工集團獲悉,海淀區清河毛紡北小區作為本市首個“三合一”老舊小區綜合改造試點,明年將完成改造。
老舊小區改造將采用“菜單式”
根據月初市政府發布的《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方案(2017-2020)》,北京市將在今后4年進行新一輪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并將采用“菜單式”改造。
所謂“菜單式”改造,是指老舊小區在樓體節能、室內給排水、小區環境綜合整治等基礎類改造項目之外,政府以財政補貼的形式鼓勵老舊小區的居民自選進行加裝電梯、建設立體停車設施、建設養老照料的老年服務驛站等改造項目。
此前,作為本市首個加裝電梯、建設立體停車設施、建設老年服務驛站“三合一”的老舊小區綜合改造試點,毛紡北小區就已經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并積累了改造經驗。
29部外掛電梯年底前建成
“毛紡北小區建于1992年,有9棟居民樓,居民主要是原北京市毛紡廠的退休職工,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居民總數的20%,對小區基礎配套設施的更新優化有著強烈的需求。”北京建工毛紡北小區項目執行經理林磊介紹,經過近3個月的改造,老樓節能保溫等改造已完成,廚衛間上下水管道改造正在施工,即將展開室外管線更新及環境綜合整治施工,這些基礎類改造將在年底前完工。
自選類改造中,針對小區活動空間狹窄、老年人上下樓不便、停車難等問題,毛紡北小區計劃在8棟6層樓房的單元門口加裝54部外掛電梯,繼兩部外掛試點電梯建成后,還將有29部外掛電梯年底前建成,剩下的23個單元電梯加裝計劃一旦獲居民同意,也將陸續施工。位于小區北門的立體停車樓共4層,可新增車位近百個,目前場地已平整,具備施工條件。而老年服務驛站是利用原有物業用房進行改造,可提供日間照料、短期入住、老年餐桌、健身和心理慰藉等服務。停車樓和老年服務驛站明年春節后有望建成使用。
試點電梯轎廂全封閉避免眩暈
昨天下午,記者在小區4號樓前看到,改造一新的居民樓外墻是柔和的淺黃色,“原來窗戶四周也是這樣的顏色,但有居民提出希望把窗戶周邊涂成白色,我們向施工人員反映,意見被采納了。”毛紡北社區居委會主任謝玉華說,改造過程中每道工序怎么做,居民都會提前被告知。誰家有改造的問題要咨詢,隨時可以聯系施工責任人。
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今年10月底,4號樓的兩部外掛試點電梯建成,昨天北青報記者看到,電梯外觀是玻璃幕墻,而電梯內部卻看不到外面。“這個電梯方案也改過多次。” 林磊介紹,在最初的設計中,凸出建筑的新建電梯井和電梯廳采用“鋼結構+樓板”的設計方案,全部密封。但考慮到居民的乘坐感受,后來將電梯井和電梯廳改為“鋼結構+玻璃幕墻”,提升了每個單元樓道的采光效果,白天樓道再也不用開燈。對于電梯轎廂,則采用了全封閉轎廂取代之前的透明轎廂,主要是考慮到老年住戶身體條件不同,避免透明電梯轎廂上升下降時乘梯人產生眩暈和身體不適,同時也保護了住戶的個人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