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各界對電梯安全問題的空前重視和反思,無疑將促進維保相關規定和監督管理政策的出臺,維保市場秩序和價格戰有望改善,即我國電梯市場將迎來銷售與維保并重的時代,電梯維修業有望獲得歷史發展機遇。
電梯保有量大幅增長 電梯維修市場規模巨大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電梯保有量大幅增長并日趨飽和。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電梯保有量約為467.41萬臺,成為世界上電梯擁有量最大的國家之一。而根據其服務時間結構來看,服務時間為1-5年的電梯數量最多,占比達到63%,其次是6-10年,占比28%;11-15年的占比為9%。
2016年中國電梯保有量服務時間結構
(單位:%)
按國內電梯維護保養成本6000元/臺保守估算,我國電梯的年維修產值達280.45億元。顯而易見,節節攀升的電梯保有量,為發展售后服務市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再者,由于國內電梯市場競爭激烈,我國電梯行業的利潤越來越低,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努力地擴大安裝和維修保養能力。
不過,我國電梯維修保養企業過多,市場集中度有限。截至2016底,中國擁有電梯生產許可證的廠商約有600家,而從事電梯安裝、改造、維修保養的第三方維保單位有數千家之多,占據了維保市場大部分份額。
為了在有限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各維保企業盡顯其能、搶奪資源、打價格戰,一般廠家維保單臺均價約8000-10000元/年,而第三方維保單位將價格降到了4000元/年左右,遠低于全球2000美元的平均水平,不利于電梯維修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電梯單位維保費用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單位:元/臺)
相信隨著我國電梯維保秩序的改善,單位維保費用有望逐漸提升,以保障電梯質量、提高安全性能,電梯維修市場有望踏上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
電梯維修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未來提升空間可觀
雖然中國目前仍是世界上靠生產銷售新梯就能賺取利潤的少數幾個市場之一,但是這種僅靠銷售新梯就能獲取利潤的市場狀況,在歐美及日本這些發達國家早已以在20年前已經不復存在。有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全球范圍內的電梯銷售業務只占總業務的35%,而維修保養業務占銷售總收入的55%,更新改造項目點總收入的10%。國外電梯制造企業賣電梯基本上不贏利,維修安裝改造才是電梯盈利的空間,而通過安裝、維修、改造等后續業務獲得利潤才是整個企業運作的根本支柱。
而國內維保業務收入占比僅18%,遠低于發達國家50%-60%的水平,未來提升空間巨大。在全球電梯市場,新機銷售及安裝服務產值約占40%,售后維保產值占60%。而我國電梯維保業務起步較晚,電梯生產企業及用戶對維保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國內電梯行業80%以上的收入來源于新機銷售與安裝,而舊機的維修保養收入不足20%,可提升空間非常巨大。
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電梯維保業務收入占比對比(單位:%)
對電梯企業而言,未來要從生產企業向制造服務業延伸,為用戶提供專業化的設計、制造、安裝、維修、保養等一條龍服務,在滿足用戶用電梯專業服務需求的同時,拓展企業的自身發展空間,才能在龐大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上一篇:電梯困人故障近九成發生在住宅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