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體報道:杭州市政府正式確定在上城和江干兩個區對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先行試點,并認為這是一個"民生工程",為此還要動用公共財政,補貼每部電梯20萬。而這樣的政策動議在不少地方都有,比如上海也討論過很多次,也有不少先行試點的政策。
但是這個政策存在很大的爭議,因為它涉及到了利益沖突的不同人群,把財富在不同人群之間任意地再分配了;同時也扭曲了市場價格信號,非常容易造成政策套利行為,留下了腐敗的空間。
政策的出發點當然是好意,主要是為了解決住在高樓層的老人沒有電梯上下樓梯不方便的問題,比如杭州目前60歲以上老人就有20%以上,這些人有一部分住在沒有電梯的舊房子里面,所以,財政補貼加裝電梯是有利于老百姓的"民生工程"。
但是政府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好意"是有偏的,因為老舊小區沒有電梯是從建成之日就被所有業主都知曉的公開信息,而沒有電梯的高層住宅,由于不利于住戶上下,其價格也遠低于低樓層的住宅。比如這些多層住宅出售的時候六樓的價格往往是三樓的80%~90%,一套房子300萬的話,這個差價就有至少30萬。這說明:市場價格已經對不同樓層的住宅給出了合理的補償。換句話講,現在住在高層的老人雖然不方便,但是過去他們已經通過低價格得到了補償,現在再動用公共財政補貼他們加裝電梯,實際上就是對原來用高價格買中低樓層的老人的不公待遇。
更何況,如果老人覺得住在高層不方便,完全可以置換到低樓層住宅去,沒有任何人強迫他們繼續住在高樓層,為什么他們過去得了便宜,現在就要全體市民去補貼他呢?
加裝電梯的本質是改變了不同樓層住宅的相對價格,因為帶電梯的高層公寓,每高一層樓,單價往往會提高數百元不等,一套公寓也就相差數萬元。而這樣動用公共財政補貼電梯的最后結果實際上是把私人財富從低樓層的住戶手中轉移到高樓層住戶手中,既不合理,也不公平。而且會形成套利行為(一旦這個政策實施,那么會有人現在就去買入廉價的高樓層住宅,加裝電梯以后再高價出售),這樣對市場行為造成了人為扭曲,也為行政行為留下了尋租和腐敗的空間。
如果政府真的覺得有必要改善老人的居住狀況,也應該直接補貼所有的老人,而不是補貼所有住在高樓層的住戶,而讓低樓層住戶損失家庭財產。而且對老人的補貼也應該一視同仁,而不是只補貼住在高樓層的老人,不補貼住在低樓層的老人。因為高樓層的老人或許有上下樓不方便的問題,但是低樓層的老人也有陽光少的不舒適問題,難道我們應該讓居住在低樓層的老人全部搬到帶電梯的高樓層去嗎?
上一篇:電梯困人維修員應半小時內到場
下一篇:老樓裝電梯規劃已獲批 施工卻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