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上海的住宅樓林立,有二十幾層的高層,也有十幾層的小高層。是高層就得安裝電梯。靠馬達拉動乘人的“鐵籠子”上下一次,得花多少電?我不是行家答不上來,但有個參照數據。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在黃浦區的一幢六層樓的機關辦公。里面有一部手工操作的老式電梯,除了上下班高峰,如果只有一二個人要求乘電梯,守在電梯旁的操作工會告訴你:“電梯要滿3人才開,有急事自己走上去!”據她說,“電梯上下一次耗一度電”。
那時除了大飯店、大公司、機關大樓有電梯,住公房的普通居民是不可能乘電梯上下樓的。隨著改革開放,住宅高樓紛紛拔地而起,而且都是自動電梯,業主交了包括電梯在內的物業費,使用電梯是理所當然的。然而據我觀察,由于使用電梯失當,浪費電力相當驚人。
就以我居住的24層住宅樓為例,并列兩部電梯,乘電梯者往往不甚自覺。比如兩個人等待電梯,恰逢兩部電梯同時到達,這兩個人不是同進一部電梯,而是各乘一部;有時一人在等待電梯,電梯剛到,見有人步入大門,只需等待幾秒鐘,完全可以乘同一部電梯,但進電梯之人卻視而不見有后來者,有意迅即按鍵“拉升”電梯開走;再有是亂按樓層鍵,明明要上15層,卻手忙腳亂錯按在“19”上,重新再按,使電梯空開了4層;還有一種是,家長沒看好孩子,讓孩子小手把按鍵當玩具玩,他們要上的是7樓,孩子卻從“1”按到“24”,使電梯層層空停空開到頂層,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自從哥本哈根大會以后,人們對什么是低碳排放,什么是節能減排,為什么要熄燈一小時,有了更多的認識。據報道,每節約1度電,就減少了1000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因此,我們不可小覷了住宅電梯的節能。
設想:假如上海有10000部住宅電梯(其實遠遠不止),每天每部電梯節約一度電(潛力遠遠不止),10000部電梯一個月可節約30萬度電,一年就是360萬度電。實際數字當然遠大于此!
讓低碳電梯成為我們的行為準則,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