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的垂直脈絡中,他們是為電梯“把脈問診”的守護者。然而,當現實的窘迫照進理想的微光,許多堅守的身影最終選擇了轉身。本期我們對話一位離開了崗位的十年維保工。他用親身的經歷,講述了深夜里被急修電話打斷的團圓飯,以及那份讓家人從期待到失望的目光。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職業選擇,更是一個關乎行業現狀、安全基石與勞動者尊嚴的深刻話題。讓我們一起,傾聽他的心聲。
問
您從事電梯維保工作多少年了?最初為什么選擇這個行業?
答
我干了整整十年。當初入行,一方面是覺得這是個“手藝人”的活兒,有門技術走遍天下都不怕。另一方面,十幾年前電梯行業正處在高速發展期,感覺前景不錯。我記得特別清楚,我裝的第一臺電梯是XX小區3號樓的,看著它從井道里的鋼架變成能上上下下的“鐵盒子”,心里很有成就感。
問
這份工作中,您覺得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答
精神壓力和無休止的待命。責任太重了。有一次大年初二晚上,我正和家人吃團圓飯,接到物業電話,說一個老舊小區電梯卡在兩層樓之間,里面有位老人和孩子。我放下碗筷就趕過去。那天還下著雨,我在樓頂機房冒著寒風排查了一個多小時,最后發現是一個小小的門鎖觸點老化導致的。問題雖小,但后果可能很嚴重。這種“時刻緊繃”的感覺,十年里從來沒放松過。我們的手機必須24小時開機,洗澡都得放在身邊,生怕漏掉一個急修電話。
問
您提到收入問題,可以具體說說嗎?
答
收入和付出完全不成正比。說出來您可能不信,我們干著技術活,頂著安全風險,但很多同事的月收入還比不上一個普通的快遞小哥。我記得最艱難的一個月,我跑了四十多個現場,包括兩次通宵搶修,但拿到手的工資扣掉五險一金才五千多塊。我們公司有個老師傅,因為收入問題,下班后還得去開網約車貼補家用。這行“責任是工程師的,收入是民工的”,話雖難聽,但很現實。
問
除了收入和壓力,還有其他讓您決定離開的原因嗎?
答
生活質量的徹底喪失。我對家人虧欠太多。我女兒上幼兒園大班時,有次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我本來答應了她一定去。結果活動當天早上,一個商圈的主力扶梯突發故障停運,商場催得急,我只好丟下哭成淚人的女兒去現場。等我晚上八九點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孩子已經睡著了,桌上還放著她在活動上做給我的、寫著“送給最好的爸爸”的手工賀卡。那一刻,我心里真的特別不是滋味。
問
離開這個行業后,您有什么想對同行或者社會說的?
答
我想對還在堅持的兄弟們說,一定要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我見過太多同行因為疲于奔命或者為了趕時間,在檢修時出意外。我也真心希望使用單位和業主能多一份理解。有時候我們按規定進行周期性保養,暫時停梯15分鐘,就會遭到業主的謾罵,說我們“影響他回家”。我們是在為您的安全負責啊!這個行業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尊重和保障,而不是空泛的“最美勞動者”稱號。只有改善我們的待遇和工作環境,才能留住老師傅,吸引年輕人,最終保障的是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天的乘梯安全。
"親愛的電梯人,這個小小的欄目會一直在這里,陪著大家慢慢成長。如果你正忙碌在電梯行業的一線,心里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或是想讓大家更懂咱們這個行業的酸甜苦辣,隨時歡迎來找我聊聊天呀~我的微信號是 seta1309,備上一杯熱茶,等你來分享那些電梯井里的溫暖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