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上海)電梯業界創新發展交流研討會主題發言
淺談電梯維保市場
(演講人:周琪 上海金寶電梯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同志們、朋友們、你們好!
今天匯報的主題是《淺談電梯維保市場》
隨著上海國際大都市不斷深入和發展,電梯與人們生活密切程度也進一步加深。與此同時,電梯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盡管近幾年政府對在用電梯加強檢查和監督力度,電梯事故也有所下降,應急響應的及時率得到明顯提高,但電梯維保市場次序還有待進一步規范,還將更科學、更透明、更統一管理和監察。上海金寶電梯工程有限公司長期承擔在用住宅電梯維保工作,特別涉及到售后住宅公房的老舊電梯維修與保養。根據我們多年實際經驗,結合當前電梯維保市場趨勢及需求,淺薄匯報我們的一些想法及建議:
一、 電梯維保成本與質量
眾所周知,隨著電梯維保業務進入市場以來,維修人員成本不斷上升,但電梯維保費用在下降。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市房地局與市物價局發布電梯維保工本價格文件,比較明確不同品牌、不同控制形式的電梯維保費用。然后近20年后的今天,電梯維保費五花八門,同一品牌的電梯在不同場所的維保費差距達到上千元,這里除了相對服務要求因素除外,更多是激烈競爭和不講服務的惡性低價競爭所造成。同時,為了彌補成本例差,降低必要的服務要求。例如:規定周期性維保,減少內容,縮短維保時間,增加臺數等方法。這種情況住宅電梯比較多,反之住宅電梯維保質量相對來說不及賓館和商務樓。
上海在用住宅電梯比例不斷增加,人們依賴于電梯,也越來越普遍,乘客對電梯安全運行也越來越重視。如果不從科學去評測電梯維保該付出的成本,那么勢必造成電梯正常維保得不到保證。此刻,我們聯想到北京在2011年推出電梯日常維護保養收費標準,讓社會去知曉、讓市場去檢驗、讓人們去評判。
二、 電梯維保發展與未來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隨著外資引進,中國的電梯行業開始漸進式發展,經過10年多運作,全國電梯需求量與電梯公司同步增加,各類電梯品牌也隨之進入中國的市場。進入21世紀以來,上海作為特大型城市,電梯擁有量年年在刷新,當然電梯維保量也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到2016年底,上海在用電梯已突破22萬臺,其中老舊電梯或超過20年梯齡占20%左右。根據市場了解,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沒有新增電梯發展快,這里我們指的是參與一線的維保人員。換句話說,一線作業人員維保量必須要不斷增加,相對來說,電梯維保質量和效率會有所下降。因此要實現自我救贖,不斷提高維保人員的素質和技能等級水平,以彌補作業人員嚴重不足,從而提高整個電梯維保人員待遇,從根本上改變電梯維保行業惡性循環的狀況。前幾年在上海市技術監督局支持和推動下,將物聯網引入到電梯日常維保管理中,使得現場電梯運行狀況通過網絡來進行監控。我們認為:用信息與數據來監察電梯維保是未來發展方向,通過近幾年我們公司物聯網的實施和運作,淺談我們的一下想法:
1、 據了解,上海研制電梯維保網絡軟件有幾十家單位及個人,涉及電梯品牌也繁多,推薦功能也不同,這樣在建立一個統一管理平臺會帶來不少麻煩,也會對日后網絡升級和維護帶來困難。
2、 電梯是特種設備,它也是一種頻繁工作的交通工具。要實行電梯物聯網的管理,首先網絡的可靠性和迅速性要得到保證,要充分發揮網絡特點和優勢,既要為電梯開通專用網絡,其次要降低電梯網絡使用費用,才能更好的全面普及實施電梯物聯網,讓電梯有關信息快速、安全、有效的在網絡進行傳輸。
3、 網絡接口需要采用多功能,盡可能適用各種電梯品牌。軟件涉及既要通用性、又要實際性,軟件界面既要專業性,又要直觀性。為實現統一、共用并針對不同需求平臺打下基礎。
4、 要從根本上進行一些制度創新。從運用電梯物聯網著手,在做好電梯維保專業化、規模化的同時,規范電梯維保服務,嚴格管理。例如把目前每兩周維保一次的按時維保,只要你的企業拿得出足夠的數據證明你所保養的電梯故障率足夠低,就可以變成每月維保一次、每季度維保一次,變成按需維保。
由于時間關系,想多聽聽領導和同行的意見及指導,今天淺薄談了一下我們的想法,有說的不對和不足之處,望各位領導和同行們多多指教。
謝謝大家!
上海金寶電梯工程有限公司
2017年01月19日
上一篇:海外市場電梯市場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