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廣告年收益多少?花哪兒了?對于大多數小區業主而言,這恐怕是一筆糊涂賬。近日,針對這一社會痛點,萬科物業官宣:從2021年1月1日起,對其全國在管住宅小區實施電梯廣告收益透明化。
手機APP可查詢廣告收益去向
近日,在深圳萬科城市花園業主代表的見證下,萬科物業首席客戶官楊光輝簽署了《讓每一部電梯廣告收益都陽光透明》的公開信。根據計劃,萬科物業全國在管住宅小區的業主們從明年起通過“住這兒”APP,可查詢和追溯小區每部電梯廣告的收支明細。這份清單,細化到電梯點位、梯媒類型、應收實收、收益使用等。
此次以電梯廣告收入為突破口,萬科物業率先推動小區公共收益透明化。這既是萬物云依托旗下“萬睿科技”“第五空間”兩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為“智慧物業”管理服務注入科技創新內涵,更是對打造“陽光物業”的追求。萬物云CEO朱保全表示,如果對物業公司有充分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業主必然能夠在百萬元資產與千元物業管理費之間建立合理的價值邏輯。物業公司不再整天研究怎么“做買賣”,將會更安心地鉆研如何做好物業管理本身,行業發展也將進入良性循環。
目前,萬科物業在全國100多個大中城市在管住宅項目約2770個。
廣告公共收益多數是“糊涂賬”
電梯廣告其實收費不菲。相應的,電梯廣告產生的收益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記者以投放廣告的名義咨詢了幾家廣告公司。在廣告商的口中,每一塊廣告屏稱為一個電梯點位。他們會同時將各小區的樓棟數、電梯總數和住戶概況、消費層次等,都提供給客戶選擇,實現更精準投放,廣告內容覆蓋衣食住行等各行各業。目前,深圳中檔住宅小區電梯靜態框架廣告每塊每周的廣告費為100至150元。按照可安裝3塊廣告靜態框架計算,一個電梯內的靜態框架廣告年收益約2萬元。播放動態視頻的電子廣告屏以秒為單位計費,收費更高。
記者留意到,與萬科物業此次對物業遠程運維和質量管理的突破形成對比,全市許多小區的電梯廣告、外墻廣告等公共收益都是“糊涂賬”,普遍存在不透明的情況。
在福田地鐵站,記者隨機采訪的10位市民,幾乎無一人明晰自家住宅小區電梯廣告等的收支情況。超半數受訪者表示,物業公司在出租廣告位前未征求過他們的意見,更別提登什么類型廣告和把廣告收益給業主共享了。他們認為,廣告占用了小區公共空間,受益應為全體業主共有。但對于如何有效監管,有的認為靠物業公司自覺。
法律明確電梯廣告收益分配
《民法典》將在2021年1月1日實施。作為其中的亮點法條,小區電梯廣告收益等事項得到明確: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業主的共有部分產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屬于業主共有。此前,包括深圳在內,各地其實都有地方性法規涉及電梯廣告等小區公共區域經營收益屬于全體業主的條款。但很多社區要么根本就沒有業委會,要么存在廣告收支監管難。
因此,多名小區業委會主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萬科物業主動曬廣告收益清單的做法點贊。
南山區的梁先生說,物業公司利用共有部分從事經營活動頗為常見,很少有業委會和業主去查清這筆“糊涂賬”,甚至很多人忽視了這部分收益。然而,物業公司與業主一旦發生矛盾,這類侵權又最容易成為激化矛盾的導火索。希望更多的物業公司能借鑒這種曬廣告收益清單的做法。
寶安區的李先生說,很多小區的公共區域廣告或委托給物業經營管理或物業企業直接自行管理。但這存在兩個問題。一是部分物業有意無意對公共和非公共區域的廣告收費缺乏明確界限;二是收益納入物業管理收入,沒有單項列支,賬目管理不透明。如果物業公司能用信息化手段曬清明細,業主和物業的互信肯定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