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黃廉熙
中國已經成為電梯生產和銷售大國,但電梯的維修養護一直是個老大難。隨著不少電梯步入“老年”,關于電梯安全治理問題也愈發迫切。困境應如何破解?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黃廉熙說,中國不少電梯企業研發能力薄弱,使得電梯整機及電梯零部件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亟待提高。而在電梯維保方面,70%以上都由第三方維保單位來承擔。“不少生產企業做的是一次性買賣,相較于生產廠家維保,第三方維保單位在技術能力、后備零部件供應和維保服務質量上都存在較大差距。”
此外,按照《關于加強電梯管理的暫行規定》(建計〔1994〕667號)規定,“新安裝電梯由電梯生產企業保修一年,但不超過交貨后18個月”,但由于房地產建設周期和交易交付手續等原因,小區居民很難享受到生產企業質保期。
“像電梯這樣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公共產品,缺乏強制性的產品質量管理規定,它甚至不如冰箱、洗衣機、電視機這一類家電產品有‘三包’的強約束。”黃廉熙感嘆。
目前,浙江省首創性地把電梯納入到了家用電器產品的“三包”強制性質量管理范圍,這對于進一步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們認為,應將電梯產品納入到‘三C’認證(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等公共產品管理體系中。”黃廉熙說。
此外,黃廉熙建議,應推進電梯產業智能化發展,加快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在電梯產業中的應用,提升電梯產業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促進電梯產業向人工智能方向轉變。同時,依托智能化終端,實施在線實時檢查維護,實現電梯按需維保。
“為促進電梯生產企業增強產品質量意識,應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電梯產品投訴平臺和維保信用評價機制。”黃廉熙建議,應該促進電梯維保服務信用體系建設,研究制定電梯維保質量和效果的評價指標;規范電梯維保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和服務質量公開承諾,強化維保服務事后監督;對達不到承諾目標的予以曝光,并納入失信聯合懲戒體系,倒逼電梯維保質量不斷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