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上海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把開展好主題教育作為當前首要的政治任務,立足服務民生,全力破解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痛點難點,以實際行動將初心與使命轉化為推動特檢事業高質量發展、服務特種設備安全運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強大動力。
市特檢院圍繞第二屆進博會以及第83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大會保障工作、老公房加裝電梯等民生關心問題,開展調查研究51次,聽取意見建議47條,檢視剖析問題40個,均已落實整改措施。
老公房加裝電梯檢驗提速
據預測,至2020年,上海常住老年人口將超過570萬,沒有電梯的老公房讓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感到出行不便,“懸空老人”問題愈加突出。2019年上半年,全市已有30個小區40臺加裝電梯投入使用,為400余戶、1000余名市民解決了出行難題。隨著老公房加裝電梯需求的日趨強烈,加速相關審批驗收流程的需求也日益凸顯。
結合主題教育活動,市特檢院通過信息化手段對每個流程進行了限時控制,并將老公房加裝電梯檢驗與本市重大工程、重點項目、重要活動特種設備檢驗一并納入綠色通道,將法定10個工作日內出具檢驗報告縮短至6個工作日以內。目前,市特檢院已完成對檢驗信息系統的升級改造,檢驗員手持機硬件設備正在更新,新的設備投入使用后,將有效提升數據傳輸效率,檢驗報告出具效率將提升一倍。
僅僅壓縮審批驗收時限還不夠,市特檢院從服務窗口走到居民家門口,建立了一支由30余名黨員為主體的專家志愿者隊伍,分區域與電梯監管部門、居民社區、街道、房辦等建立聯絡機制,進行全方位對接,主動為加裝電梯事務提供政策、技術咨詢服務,避免人民群眾因不了解相關政策及基礎技術問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節約安裝成本。
老舊電梯“體檢”定制方案
沒有電梯的老公房盼著電梯盡快入駐,有電梯的小區則希望平安長久。目前,上海在用電梯總量已超26萬臺,其中使用15年以上的老舊電梯約占總量的13%。然而,老舊電梯品種繁多,進行安全評估時間長、難度高。
打造過硬的安全評估能力,市特檢院建立了電梯部件實驗室,配備39臺(套)先進試驗設備和儀器,開展科研項目12項,編寫《電梯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等6項國家標準,并作為主要起草單位完成了《在用電梯安全評估導則-曳引驅動電梯》,被原國家質檢總局推廣到全國,為開展老舊電梯安全評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市特檢院走訪調研后,還針對老舊電梯常見安全隱患編制了《電梯安全評估實施細則》,指導評估工作流程,結合不同居民區老舊電梯的實際情況,為每臺電梯量身定制了安全評估實施方案。目前,市特檢院已創建評估軟件信息系統,建立實時更新的數據庫,推進評估報告電子化,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評估效率。今年上半年,市特檢院已完成徐匯、普陀、浦東、松江、金山等5個區412臺老舊電梯安全評估。
首創停車充電地方標準
氣瓶是我國單一數量最多的特種設備,目前保有量超過1.4億只,遍布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為提高瓶閥產品質量、攻克檢驗檢測技術難題,市特檢院國家瓶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依靠一支以學科領軍人才為核心的科研創新隊伍,開展技術創新,多年來自主研發了30余臺(套)專用試驗檢測設備,開展了20余項專項科研項目。
在調研排查摸底的基礎上,市特檢院還主動溝通市場監管部門,全力配合打擊無證生產企業;針對行業無序競爭和產品質量低劣的情況,組織開展行業產品質量抽查,先后抽取10余家工廠近20個批次的產品進行質量抽查并及時通報,全行業產品質量顯著提升。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新能源車的第一大市場,上海27.45萬輛的新能源車保有量,位列全國城市首位,但配套設施仍不完善,存在停車難、充電難。其中一項制約因素,是我國尚無全面系統的相關規范和標準,相關充電系統的設計、制造、安裝、檢驗等過程缺乏規范。市特檢院牽頭相關單位申報了上海市地方標準《機械式停車設備用充電系統的技術要求和檢驗規范》,目前已批準立項,為全國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