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蘇州發布了關于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的實施意見,住建局也召開通氣會,對審批流程、資金補貼等問題作進一步說明。從去年年初人大代表提出相關議案至今,加裝電梯似乎也坐上了“電梯”,駛入“快車道”。
《意見》發布的第二天,粵海廣場成為市區首個提出申請加裝電梯的小區。竣工于1997年的粵海廣場有3棟居民樓沒有安裝電梯,為此,很多住在高層的老年人干脆大門不出。實施意見一發布,居民和物業就第一時間提交了申請,目前,業委會已經聯系了電梯廠商。
其實早在6月初,蘇州大市范圍內的第一臺加裝電梯已經在張家港的沙工新村動工了。8月8號,記者再次來到這里,位于47幢1單元門前的電梯鋼結構已經接近完工,預計十月份就能投入使用。而在云盤三村的14幢和16幢門前,施工隊同樣已經進場,14幢門前的地基也挖好了,一旁貼有工程概況。對于家住干將東路183號5樓,已經76歲的鄒阿婆來說,上下樓梯只能小心翼翼。孩子們不跟他們住在一起,家里只有她和老伴,一般沒事她很少出門。實際上,像鄒阿姨和她老伴這樣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在蘇州并不在少數,很多人常年不下樓,甚至被稱為“懸空老人”。截止去年底,全市戶籍人口達到7035490人,其中老年人口1830923人,占戶籍總人口的26.02%。
其中,姑蘇區和常熟、太倉一起,三個地區的老齡化程度都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根據住建局今年四月的數據,姑蘇區現有2010年前建成的既有多層住宅4188幢左右,涉及居民戶數134051戶左右,也就是說,如果這些樓房都能加裝電梯,光是姑蘇區就能造福數十萬人。去年年初,市人大代表朱建軍領銜二十幾位市人大代表,在蘇州首次正式提出了老舊住宅加裝電梯的建議。根據《實施意見》,想要加裝電梯,應當經本幢或本單元房屋專有部分占建筑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剛性要求少,看起來老百姓想要裝上電梯并不難,然而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依然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人大代表朱建軍也認為,目前的《意見》仍然需要不斷細化,才具備可操作性。老有所養,這樣的理念我們一直在倡導,為老小區加裝電梯,最大的受益群體看似只是腿腳不便老年人,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去,一個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和友善程度,是一座城市溫度的體現,希望這項人性化的惠民工程,能真正讓“懸空老人”腳踏實地,也希望它能像電梯本身一樣,快速平穩地推進。【社會傳真 文/陶若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