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作為城市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不僅決定著城市的高度,也影響著城市的安全。而其中住宅小區的電梯,更是廣大居民外出及歸來的最初“一百米”和最后“一百米”。小區住宅電梯監管的難點主要體現在電梯日常維護保養不到位,帶“病”運行,故障頻發,電梯安全運行狀況差,投訴舉報多。
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4點
一是法律法規對業主責任缺乏具體規定,導致業主責任感缺失,電梯安全投入不足。
二是小區業主缺乏相關電梯知識,導致不當乘梯、不當自救。
三是部分住宅小區以低價中標原則選聘電梯維保單位。
四是現行法規標準未規定故障率指標強制性要求,監管部門對故障多發電梯缺乏執法手段。
建議小區住宅電梯安全監管從以下5個方面著手
一是樹立主人翁意識。目前,業主責任意識尚未普遍形成,小區管理中“搭便車”的現象仍然大量存在。通過推動業委會建立電梯溝通機制,及時收集、反饋、處理電梯安全問題,定期公開有關電梯安全的重大事項決議、電梯維保質量指數、電梯故障率考核指標等,形成以業委會為核心,業主廣泛參與的電梯安全管理模式,以電梯安全管理帶動業主對小區公共事務的關注,進而樹立小區業主的主人翁意識,打破原有的“搭便車”的思維模式,推動住宅小區電梯安全穩步提升。
二是構建多方溝通平臺。目前,政府、業主、物業、維保公司之間缺少溝通平臺,致使電梯使用、維保、養護、監管往往各自為政,既不利于電梯安全隱患信息的及時傳遞,也不利于電梯安全管理的多方參與。深圳市在電梯安全社會治理試驗小區的創建過程中,注重政府、業主、物業、維保公司等電梯安全管理主體溝通平臺的搭建,推動管理主體充分交流、互通有無,加強在電梯領域的業務合作,夯實信任基礎,促進和諧互信,在減少業主、物業、維保公司沖突的同時,提升了電梯安全隱患的傳遞效率,為住宅小區電梯安全保駕護航。
三是加強電梯安全教育。在電梯安全社會實踐中,不斷與小區業主溝通交流,宣傳電梯安全知識,利用電梯安全遠程系統安裝調試、電梯安全宣傳欄的布置展出、優秀安全小區的參觀學習、試驗小區創建的宣傳普及,潛移默化地推動電梯安全教育,使電梯安全深入小區,以點帶面,不斷延伸,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勢。
四是利用技術推動監管水平提升。在電梯安全創建過程中,十分注重利用高新技術提升監管水平、保障維保質量、降低電梯故障率。小區通過電梯遠程監控、無紙化維保的安裝使用,在實現實時監管的同時,也解決了對于違法、違規行為跟蹤查處的證據保存問題,既提升了監管水平,也促使維保單位保證維保質量,有效杜絕了虛假維保、敷衍維保,對提升電梯安全監管水平,降低電梯故障率起到重要作用。
五是創新電梯安全監管模式。電梯安全的監管要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突破原有監管模式的桎梏,主動運用高新技術,凝聚多元主體共識,搭建多方參與平臺,以電梯安全為底線,以嚴格執法為保障,扶持鼓勵誠信經營電梯維保單位發展,維護維保市場秩序,鼓勵扶持誠信經營維保單位發展,減輕低價維保對維保市場的破壞沖擊,打通電梯安全工作“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