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區是廣州的老城區,多層老舊樓房多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老齡化社會程度加劇,龐大的老年人群體與眾多無電梯樓房的矛盾日益顯著,為舊樓加裝電梯成為中老年居民的強烈愿望。越秀區先行先試,探索符合越秀實際的舊樓加裝電梯新路,近三年年均完成舊樓電梯加裝80 余臺。 記者 鄧勃 攝
全國舊樓加裝電梯高峰論壇落幕,羊城晚報作為唯一獲邀發言媒體介紹“廣州經驗”
記者 劉云
5月8日至11日,全球電梯行業的盛會——2018中國電梯展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其間,9日舉辦的一場“全國舊樓加裝電梯高峰論壇”成為大會亮點。羊城晚報成為大會唯一獲邀發言的大眾媒體。
中國電梯協會理事長李守林告訴記者,之所以組織本次論壇是因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提出有條件的舊樓要加裝電梯。“政府有推動,行業有行動”,此次會議是要匯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職能部門、電梯企業、專家學者、媒體力量、志愿城市等方方面面的智慧,把這件民生工程落到實處,“把好事辦好,把好事辦穩”。
針對舊樓加裝電梯的復雜性、不可預見性、多樣性等特點,論壇從做好裝電梯的“協調、護航、創新”等三個角度進行討論,從事舊樓加裝電梯的有志之士提供了不少經驗分享和趨勢解讀。
協調難?
住在高層住戶要學會“哄”的方式
舊樓加裝電梯難就難在眾口難調,而每一個成功的案例,其秘訣都是兩個字:協調。究竟如何做好“協調”工作,來自廣州、上海和南京的代表介紹了成功經驗。
廣州市國規委建筑規劃管理處負責人方棣波介紹,關于舊樓加裝電梯規劃審批這項工作,廣州大約從2001年至2002年開始,至今已有近18年時間,為全國最早開展此項工作的城市。近18年的審批工作,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舊樓加裝電梯申請者以“單位為主體”,這個階段,同意加裝住戶要求達到100%;第二階段從2008年開始,依據國家2007年出臺的《物權法》第86條規定,籌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應當經專有部分占建筑總面積2/3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2/3以上的業主同意。
“這個規定,讓不少想加裝電梯的業主誤以為:可以不顧及另外1/3業主的感受,只要達到兩個2/3的條件,就必然可以通過審批。”方棣波表示:“這樣的想法往往導致協調難的產生,不同意加梯者也不一定就是為了刁難,有時就是因為心里的‘不痛快’得不到補償,才最終選擇用經濟方式彌補心里落差,由此,讓協調難度加大。”
記者了解到,依據摸查情況,廣州4到9層左右住宅樓約為4萬多棟,這4萬多棟舊樓中,從2002年到2018年3月,審批可加裝電梯共約3300臺。對此,方棣波建議:高層住戶要學會“哄”低層住戶,加裝電梯不僅僅是技術工程而且是人心工程,“鄰里情”這三個字沒有做好,會讓建梯之路有些漫長。
上海電梯協會秘書長支錫風告訴記者,舊樓加裝電梯是行業協會的奮斗夢。實際上,2014年6月實施的上海新版《住宅設計標準》明確規定,今后新建的4-6層的多層住宅建筑都將設置電梯。
新賬還了,老賬怎么辦?據了解,上海建造于2014年之前的住房,尤其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的大量老公房,多為六層七層的,且都沒有電梯。據有關部門統計,上海約有多層住房25萬幢,以每幢20戶計算,預計有住戶500多萬戶,其中老公房里的老年業主的比例大大超過新建商品房小區,越來越多的老年業主“望樓興嘆”,因下不了樓,成了“懸空老人”。
“為此,2016年上海推出了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政府財政補貼政策:按照施工金額的40%的口徑,由政府予以補貼,最高不超過24萬元/臺。”支錫風表示,除了政府推動,面對協調難問題,還要倡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風尚,居民們要共同努力把加裝電梯作為一個事業,給老人一個舒心的晚年。
上一篇:廣州:不修電梯 物管或上“黑榜”
下一篇:舊樓加裝電梯 南海擬補貼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