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監管方式 提升安全水平
今年我省將創新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方式,在電梯、大型游樂設施、客運索道方面實行“保險+服務”模式。日前,在省政府召開的全省特種設備安全工作會上,明確提出要筑牢“共治格局”,全面提升全省特種設備安全保障水平。
今年山西省政府1號文再次強調各行業領域要落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全省質監部門創新舉措,要求生產經營使用單位要將隱患排查融入日常工作中,落實定期巡檢和維護保養制度,不放過任何一個環節,不漏掉任何一個疑點,做到整改責任、措施、資金、期限和應急預案“五落實”,隱患未整改、安全無保證的設備必須堅決停用。
在創新安全監察工作方面,我省將在電梯、大型游樂設施、客運索道方面實行“保險+服務”模式,對保險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和能力評定,合理利用市場調節,通過保險機構參與監督維保和使用管理行為,彌補監管力量不足。
在落實電梯質量安全方面,省質監局會同住建、安監等部門,對“三無”電梯掛牌督辦、綜合整治,促進老舊電梯科學評估、經費保障和更新改造,推進老住宅加裝電梯、新電梯選型配置、應急處置平臺建設、轎廂移動通信信號覆蓋等工作,建立長效協調機制,全面提升我省電梯質量安全水平。
在樹立以服務促安全新理念方面,鼓勵對忻州定襄法蘭等典型產業聚集區加大相關政策支持力度,促進區域特種設備制造質量提升。督促檢驗機構優化報檢流程,改善窗口服務,及時安排檢驗,提升檢驗服務水平。樹立鍋爐安全、環保、節能“三位一體”理念,加強燃煤鍋爐節能減排監管,依法落實國家相關重要政策,促進鍋爐節能環保水平提升。
省質監局局長張岐云表示,雖然近年來我省特種設備安全持續穩定,但安全基礎仍很脆弱,安全工作永遠在路上。據了解,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特種設備總量已達25.5萬臺(套),壓力管道2萬余公里,氣瓶300多萬只,電梯、起重機械、壓力容器增長迅猛,電梯從5年前的3.5萬臺增長至10.2萬臺。
為此,去年省質監局在電梯安全方面,對15年以上老舊危電梯進行了全面摸底、重點監控、安全評估和主要零部件更換,對全省在用10.2萬臺電梯全部進行檢驗檢測,發現治理了各類安全隱患3萬余條;在油氣輸送管道質量安全方面,對使用20年以上的壓力管道開展風險評估,對8000多公里油氣管道進行定期檢驗,覆蓋率達98%以上;在鍋爐安全方面,以2噸/時以下小鍋爐為重點,檢查在用鍋爐1.1萬臺,發現治理安全隱患939條,淘汰報廢1631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