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樓加裝電梯,在市兩會上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關注。市政協委員譚國戩作為執筆人,在提案中指出了目前廣州市區內舊樓加裝電梯存在一些問題,并提出應對之策。
要問舊樓加裝電梯難在哪,如你所想,錢從何來是第一關。是的,一部電梯動輒數十萬元,分攤到數層業主,負擔可想而知。更難的是,業主的情況和態度千差萬別:有的拿不出錢,有的不愿意掏錢,有的堅決反對安裝。舊樓加裝電梯出現權益之爭,于是,樓上樓下意見不一成為第二關。業主對舊樓加裝電梯的態度,往往是,樓層越高越熱心、越低越冷淡。就算過了兩道難關,還有第三關等著:審批關。舊樓加裝電梯涉及規劃、國土、建設、質監、消防等多個部門。
畢竟不同于新建小區,舊樓加裝電梯困難重重可以理解。舊樓加裝電梯沒有現成路子可走,也沒有統一路徑可依賴,必須因“樓”制宜、“一樓一策”,并用繡花的功夫,把工作做下來。先說資金,公共財政能夠補貼一部分最好,像荔灣區的“百梯萬人”行動——對既有的七至九層多業主無電梯住宅的加裝電梯項目,每加裝一臺電梯補助10萬元。其他部分也可以區分對待、靈活處理,針對舊樓與業主的不同情況,尋到合適的籌資方式。譬如對一時拿不出錢的業主,是否可用分期付款?一樓住戶可否從電梯廣告等一些經營中獲取補償?等等。
舊樓加裝電梯,最難的是鄰里關系協調。遇上配合度低的業主,唯一的辦法就是做說服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位于海珠區沙園街的廣重社區,其經驗有示范意義——居委會建立“議事廳”,由居委會牽頭,居民代表、物業公司、社區民警等一起參與社區事務商議,通過求同存異的協商方式說服低層業主。
至于加裝電梯項目涉及多個部門,申報手續繁瑣、審批流程不易通過等問題,那就要通過問題導向倒逼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有些地方將舊樓加裝電梯納入“一站式”服務,只需一個窗口,便可辦理全部報建程序;有的地方還規定審批時間不超過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