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摘自十九大報告
本報訊(記者 李夢婷)“咱老舊小區能裝上電梯,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民生工程!咱還不好好抓住?”這是海淀區清河街道毛紡北社區居委會主任謝玉華見到居民就會說的話,以至于小區居民提起電梯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出這句話。今年初,毛紡北小區被列入全市9個新階段老舊小區改造試點,4號樓1、3兩個單元的加裝電梯6月開工建設,8月通過驗收,預計年底投入使用。據了解,海淀區2017年計劃加裝電梯168部,已竣工9部電梯,其他加裝電梯點位基本進入管線改移階段。
社工居民齊努力 安裝電梯達共識
毛紡北小區建于1992年,原是毛紡廠公房,8棟樓54個單元沒有電梯。小區里60歲以上的老人占了20%,有不少老人因為身體不好長期下不了樓。加裝電梯的民生工程到了家門口,有居民開心不已,也有居民強烈反對。讓有不同訴求的居民在安裝電梯上達成共識是一大難題。
“我這一年就忙著勸說居民同意加裝電梯,讓居民做居民的工作、讓婆婆做媳婦的工作……真是什么法子都用上了。”在毛紡北小區做了十幾年社區工作的謝玉華拿出了筆記本,上面記滿了六百多戶居民的電話、身體狀況、家庭情況,不愿意加裝電梯的居民名字旁有一個醒目的紅色標記。劃掉這些紅色標記成了謝玉華的工作目標。
家住一二層的居民工作最難做。因為擔心加裝電梯影響光線、暴露隱私,家住11號樓5單元2層的住戶最初拒絕加裝電梯,最后反而在一層住戶徐彩云的勸說下答應加裝電梯。“二十多年前,我家在6層,老伴腰椎間盤突出爬不了樓梯,每次上下樓可費勁了,所以90年代單位分房時,我就認準了一層。”今年64歲的徐彩云說,因為懂得家住頂層的難處,她想都沒想就簽下了同意加裝電梯的協議。在知道二層住戶不同意裝電梯后,她自告奮勇上門勸說。“他爸爸和我是同事,我給他爸打電話說樓上還住著曾經和我們并肩作戰過的同事呢,大家現在都老了,爬樓梯老費勁了,讓他兒子再好好考慮下。”徐彩云說,電話打完后幾天,二層住戶就簽下了加裝電梯協議。
經過社區干部、居民的共同努力,目前,毛紡北小區只有50多名居民還未簽下協議,29個單元可隨時開工加裝電梯。
清華大學課題組參與電梯改造
小區先安裝哪個單元的電梯?如何確定居民收費標準?哪種電梯設計方案最得民心?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涉及多個難題。而清華大學課題組的加入則把街道、社區從千頭萬緒中“解放”出來,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
據了解,早在2014年,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在清河地區啟動了“清河實驗”項目,開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研究和實踐探索,三年來在社會治理、社區營造、群眾動員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電梯施工前,課題組就擬了一份《致居民的一封信》,還做好了一份特別詳盡的問卷調查,由社區工作人員對現有862戶業主逐一進行入戶調查,問卷回收率達到92.4%。
經過數據統計,課題組發現,4號樓居民安裝電梯的初步意愿最高,達到80%,而3單元的居民全部同意安裝電梯。“我們依據問卷調查把4號樓作為試點中的試點,最先開展了3單元、1單元的電梯安裝工作。”謝玉華說,最先開展意愿高的樓棟的電梯加裝工作能減少后期工作的阻力,也能讓不愿加裝電梯的居民前來體驗后改變想法。此外,課題組還總結了不愿加裝電梯的居民數量、居民的疑慮等問題,并建議組織社區居民代表選舉產生社區議事委員和監督委員,并吸納年輕業主進來,自下而上收納民意,讓電梯施工方案日趨完善。
為保護居民隱私 電梯改建不透明轎廂
“現在的電梯坐著一點也不晃悠,對其他居民隱私性保護挺好的。”第一次坐電梯,72歲的何金英開心地說。最初,毛紡北小區原有的電梯安裝方案使用的是透明轎廂,這讓家住3層的何金英擔心乘坐者能看到臥室。“我們老拉著窗簾也不是辦法呀,而且透明轎廂坐著容易眩暈。”何金英和居民們把意見反饋到社區議事委員會后,街道負責人召集社區議事委員會和設計、施工方一同開會,經過討論決定更換透明轎廂。并不復雜的解決方案,使得群眾對老舊小區改造和電梯加裝工作的支持度和群眾的獲得感得以提升。
據了解,毛紡北小區在今年初成立了議事委員會,是清河街道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在部分社區設立的集體議事機構。謝玉華說,多虧了社區議事委員會在居民中收集的建議,電梯改進了不少細節。
內存
加裝電梯每部最高補貼58萬元
毛紡北小區是海淀區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縮影,花園路街道牡丹園社區、北航社區等地也在積極推進這項工程。據海淀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淀區2017年計劃加裝電梯168部,目前已竣工9部電梯,均已通過驗收。此外,北航社區已有4個樓門進入電梯安裝階段,其他加裝電梯點位基本都已進入管線改移階段。
目前,海淀區以“政府引導,業主自愿,免費安裝,有償使用”的原則,引進社會資本,采取“租賃”的模式開展加裝電梯工作。就不少市民關心的電梯費用問題,該負責人解釋:“為讓更多有需要的居民享受到這項惠民工程,海淀區對于市區屬產權的房屋,在市財政補貼的基礎上,由區出資將補貼標準提高到50%,同時對由于加裝電梯需要電力增容的,由區財政出資負責電力增容;對央產房,由區財政給予30%的補貼,即每部電梯補貼18萬元,另外每部電梯的管線改移最高補貼40萬元,這樣央產房每部電梯補貼達到58萬元。”該負責人說,海淀區今年投入近億元對第一批加裝電梯進行補貼。
接下來,海淀區將啟動2018年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適老化)電梯工作,延續2017年政策不變,力爭達到29個街鎮加裝電梯工程全覆蓋。
上一篇: 小區更換老舊電梯有些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