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夏勇副處長從四個方面介紹國家質檢總局關于電梯的最新工作情況:
一、電梯行業迎來質量提升的最好機遇
2017年質量方面發生了3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2017年9月5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正式頒布實施,這是以黨中央國務院的名義出臺的關于質量工作的綱領性文件,這在中國質量歷史上是第一次,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指導意見共有6個部分30條;第二件大事是“中國質量大會”在上海舉行;第三件大事是國家質檢總局印發了“關于廣泛開展中小企業質量技術服務活動的通知”,要求以特種設備科技協作平臺為依托,以電梯中小企業為突破口,開展特種設備行業質量服務需求的一些調研,為開展特種設備一站式的質量服務奠定基礎。
二、電梯行業發展現狀
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國在用電梯量為493萬臺,2016年全國電梯生產量76萬臺,驗收檢驗完成65萬臺,全國安裝維修改造單位11208家,其中質檢總局發證206個,省局發證11002個,未來總局不再頒發安裝維修改造許可證,企業到省局辦理。近十年來,全國電梯總量增加了5.5倍,事故萬臺死亡率從0.32%下降到0.08%,說明整體安全水平逐年提高,接近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電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即使發生困人故障,也會引起廣泛關注,說明社會對電梯事故容忍度不斷下降,何況每年還有40多起的電梯事故,所以我們認為,當前電梯安全狀況與群眾對電梯安全和舒適的需求還有較大的差距。
三、特種設備監管部門的主要工作
近幾年,質監部門主要開展5個方面的工作:1、開展電梯安全攻堅戰,消除一些比較突出的隱患。2015年和2016年叫“大會戰”,2017年叫“回頭看”。據統計,2015-2016年,共治理隱患電梯14萬臺,其中無物業、無維保、無維修資金的電梯1.3萬臺,推動更新改造電梯1萬多臺。2、推進應急救援。針對電梯困人較多的情況,在部分城市開展“96333”電梯應急處置平臺,并在此基礎上向全國推廣,目前推廣到114個城市,覆蓋大約150萬臺電梯。3、為重大活動保駕護航。圓滿完成“G20峰會”、“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重大活動的電梯安全服務,得到各級領導的肯定。4、立法的研究。第一,目前正在組織電梯安全設備條例的立法工作,未來要取代現有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中關于電梯的一些要求。第二,我們最近正在起草關于安全工作的意見,剛剛會簽了十幾個部委,爭取春節前以國務院的名義發布,意見與法規是互補關系,主要是解決一些通過法制和條例層面上沒法解決的問題,提了一些總體要求,也提了一些具體工作措施,通俗來講,我們定了一個小目標,未來幾年通過努力,要讓乘客在無過錯的情況下,不要造成乘客人員死亡,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要更改一些安全技術規范和標準,要通過加強檢測、檢驗的改革,包括我們目前正在建立的整機企業的敦促體系,最后還要加強對社會的宣傳和教育。第三,正在制定特種設備行政許可的規則,就是我們實行了這么多年的174號文和251號文正在修訂,電梯方面的變化還是挺大的,對制造許可的級別和要求做了比較大的調整,安裝可能不再單發證了,制造、安裝和改造一起發一個制造證,也就是說,以后安裝和改造都是制造單位的事情,原來的安裝改造維修就會變成一個維修證,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看國家質檢總局的網站,有好的建議可以再提。第四,剛剛公布的電梯檢規的2號修改單,在行業里引起比較大的反響,特別是限速器的檢驗方式、125%載荷試驗以及安全鉗的滿載實驗等,大家討論的比較多,目前面臨的壓力比較大,這里面我們也有很多的細節考慮,在這里就不詳細說了。希望大家把一些好的意見或建議通過電梯協會反應到我們這邊,下一步可能還會進行一個大規范的制定,讓要求更加的科學和合理。第五,對包括電梯在內的所有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操作證進行調整,可能春節前會把新的目錄推出。5、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前幾年電梯層門因為質量或安裝的問題,造成很多墜落的事故,通過檢規和型式試驗的要求,現在得到比較好的改進,近兩年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制動器的安全和可靠性,發生了多起因制動器各種原因造成的墩底事故,質檢總局下定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況,質檢總局網站也發布了多起召回通知,希望制造企業要在產品質量上采取有效措施,預防此類風險。
四、在改革創新的年代里,機遇與挑戰并存
北京、杭州等20多個城市出臺政策,鼓勵舊樓加裝電梯,這是政府在向需要社會保障人群釋放紅利,是一件便民、惠民的好事,也為電梯行業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有企業提出了共享電梯的概念,電梯加裝有政策補助,投資公司可以免費安裝電梯,使用者按照需要可以按次、按月、按年來交使用費,這是一個很大創新,如果能把這種模式做好的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掉目前困擾我們電梯行業和監管部門的住宅電梯責任不明確等很多問題。
(內容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安全檢查局夏勇副處長在中國電梯協會安裝維修專業委員會2017年年會上的講話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