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虹口區曲陽路428弄悅華小區2號樓新裝的外掛式電梯成為了小區里熱議的焦點。老舊住宅小區成功加裝電梯,這在虹口區尚屬首例。“電梯已經順利竣工,近期即將投入使用。樓里的老人再也不用為上下樓而傷神了。”居民張海翎樂呵呵地說。
上下樓“太遭罪”,老年居民盼電梯
悅華小區竣工至今已有20年。小區共7幢樓,除2號樓外,其余6幢樓均裝有電梯。張海翎是本次加裝電梯項目的發起人和主要負責人。他介紹,2號樓情況有些“特殊”,該樓靠近小區大門,其中一樓是小區業委會辦公室,二樓到七樓為居住戶,一梯兩戶。居民老齡化情況比較嚴重,60歲以上老人占全部住戶的50%,7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10多位。 就拿張海翎來說,他本人年近60,家里有一位87歲的老父親。老人身患重病,癱瘓在床,常常要上醫院看病。過去每次上醫院,張海翎只好出錢請人幫忙把老父親背上背下。“要是有電梯,老人家也不用受這種罪。”張海翎告訴記者,7樓一戶業主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為了方便,也暫時在外租房居住。4樓的業主老謝,背脊打了鋼板,老伴大腿處打了鋼釘,上下樓梯對老兩口來說成了一種煎熬……裝一部電梯,成了2號樓所有業主共同的期盼。
居民自治齊出力,幸得多方伸援手
2014年,政府出臺規定,居民樓加裝電梯,政府補償修建款的40%(總數不超過24萬)。張海翎于是找到樓里居民老謝、老潘、老徐,四人組建了加裝電梯自治管理小組。在自愿自發的基礎上,一場“自救”革命展開了。
自管小組到處去取經。靜安、普陀、長寧……一個個跑下來,四個人心里開始有底了。按照《物權法》相關規定,增設電梯的前提條件是本棟樓居民90%以上、以及全小區三分之二居民同意。張海翎等一行人找到業委會,居委會、物業公司共同參與到征詢、討論和決策中來。在多方的合力幫助下,通過樓組長將征詢單發放到每家每戶,得到了大部分業主的理解。
好事多磨,自管小組又遇到了難題:電梯外觀要和小區建筑整體協調,不能太突兀;電梯原本是2.5米的規格,為了不侵占小區公共綠地,影響停車,于是改成了2.2米……“真是一波三折。”張海翎感嘆。今年8月中旬,項目歷時兩年終于竣工,目前已經通過驗收投入使用。曲陽路428弄2號樓居民多年的“電梯夢”,如今終于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