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舊樓加裝電梯”一詞常常被提起,舊樓加裝電梯的背后既有群眾的呼聲,也有城市發展進程的需求。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越發顯著,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F如今,居住在高層住宅的居民,希望能夠增設電梯,滿足老、弱、病、殘、孕等住戶群體對樓宇便利性的需求。
舊樓加裝電梯迎機遇
“十二五”以來,各地針對老舊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的工作進行了多次研究,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多城市均出臺過支持舊樓加裝電梯的相關政策。比如,北京市市財政給予40%補貼、廣州發布的《廣州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辦法》以及上海提出的設“電梯辦”一門式受理等在一定成功上推進舊樓加裝電梯工作進程。
舊樓加裝電梯難點重重
舊樓加裝電梯是大好事,但因為需要經2/3以上的業主同意,上下層之間很難取得統一意見,加裝事宜經常“卡殼”。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舊樓加裝電梯常見問題,如加建申辦手續復雜、資金費用偏高、技術安全沒有保障和低層住戶采光等。
舊樓加裝電梯的第一難,應該就是住戶利益協調難。高層業主受益,自然雙手贊成,而對低層業主來說,電梯可能損害了他們的采光權、噪音,因此他們可能會反對。而且,加裝電梯后高層物業大幅升值,更讓低層業主心理難以平衡。政策規定的兩個“三分之二”在審批過程中又設置了限制條件,使得申報難以通過。
在舊樓加裝電梯中,利益協調是權利之爭的“融冰劑”。可以想象,只要給低層業主足夠的利益補償,雙方的分歧自然就會小得多,政策也好推動。根據現有政策房產性質給出了五條路徑,包括相關業主共同出資、單位住房維修基金、住房公積金、原產權單位斥資、社會投資等。但是,相關手續依然煩復,公共財政作壁上觀。因此,扶持推動和一整套完善的配套政策應加以規范和引導。
舊樓加裝電梯初顯成效
我國城市中有大量建于2000年之前的老舊小區。如今,小區中的很多居民逐漸進入遲暮之年,上下樓越來越不方便,老樓舊房“加梯”改造成為現實需求。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測算,目前,北京可加裝電梯的老舊及新建多層住宅樓約1.2億平方米,逾3萬棟;上海7層樓以下沒有電梯的多層樓房面積約1.5億平方米,逾20萬棟;廣州有5萬棟舊樓未加裝電梯等。據北京市住建委提供的數據,截至7月底,海淀、西城、豐臺等區已完成老舊小區電梯安裝并投入使用共45部,另有40多部電梯正在施工中。另外,廣州已有2000棟老舊住宅開展了加裝電梯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1-8月,全國通過政府采購完成加裝電梯采購項目數量為43個,加裝電梯采購規模約4563萬元。從地域上看,加裝電梯項目多集中在北京、廣東、山東、福建、四川等地。因加裝電梯項目的特殊性,很多采用自籌資金形式,而未使用財政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