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會生病或處于亞健康狀態,我們每天乘坐的電梯也一樣,那么如何動態監測電梯出現的“亞健康”甚至“生病”呢?長期以來這都是個棘手的難題。記者5月20日從紹興市質監局了解到,目前這個問題已有了解決方案,紹興市70臺老舊電梯已率先用上智能型電梯檢測及安全風險評估系統。
該系統由紹興市特種設備檢測院研發,通過市科技局驗收,并通過浙江省技術市場促進會成果鑒定,技術水平國內領先,相關技術目前已申請實用新型專利。該系統包含許多高精度傳感器,將該設備接上電梯主機,就可以對電梯的加速度、速度、位移、噪聲、鋼絲繩張力及磨損等參數進行可視化測量。
目前,紹興市人民醫院、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等單位的70臺老舊電梯、使用頻率高的電梯已率先用上了該系統,系統給出的“診斷報告”已提交給維護單位。
紹興市特種設備檢測院工程師宋梁君告訴記者,近年來,紹興市電梯總量不斷增加,老舊電梯的數量也不斷增加,電梯安全問題已成為市民最關注的民生熱點之一。
盡管電梯每年都要進行年檢,平時還有維保單位保養,但電梯年檢合格的要求比較低,檢測項也比較少,且缺乏動態風險評估。宋梁君說:“經常有市民向我們反映說小區里的電梯故障頻頻,經常修、經常壞,甚至要動用大修基金。其中有個主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個風險監測系統,不能在電梯出現亞健康情況時及時找出病因,并及時消除病根。”
比如,在2003年之前生產的電梯沒有強制要求安裝“上行超速保護裝置”,這個裝置會在電梯上行超速時觸發,從而使電梯轎廂減速制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安全保護裝置。雖然這項裝置很重要,可按照現行電梯年檢標準,該裝置不作要求,而該系統就會將其作為一個“風險情節”,要求電梯業主加裝。
據介紹,該系統創造性地將智能檢測系統與風險評估系統有機融合,不但實現了140多項風險監測項目的精確測量,還能對電梯進行安全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