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接到市民反映,在地鐵1號線果酒廠站B出口外,設置的無障礙專用通道成了自行車停車場,通道內垃圾臟水遍布,無障礙通道的門還緊鎖。同樣,在小白樓地鐵站B出口外的無障礙專用通道大門也是鎖著的。
根據讀者反映,2016年12月26日13:20,記者來到位于北辰區辰昌路上的地鐵1號線果酒廠站,在該站B出口旁邊,有一個無障礙專用通道,記者沿坡道向上走,看到在通道上停放了十余輛自行車,自行車旁邊堆放了黑色垃圾袋和一些垃圾,垃圾袋旁污水橫流。通道通向地鐵站內的大門緊鎖,上面貼著“使用垂直電梯的乘客需要聯系工作人員”的提示。記者撥打了上面所留的電話,工作人員接聽后說,因為這個電梯直接通往進站區域,所以要使用,必須打電話,工作人員也會陪著乘客一起進入,或幫他們買票。隨后,記者乘地鐵又來到地鐵1號線小白樓站,在朗香街附近沒有找到無障礙電梯,兜兜轉轉,過了馬路才看到B出口外設有無障礙電梯,但電梯用鐵柵欄門緊緊鎖住,想要使用電梯也需要聯系工作人員。
方便乘客?方便管理?
殘疾人王賢:一些地鐵站的無障礙電梯有的找不到在哪兒,有的通道被堵住,好不容易找到大門,還上了鎖,實在是不方便。
市民李陽:殘疾人想要使用無障礙電梯,的確可以通過打電話叫來工作人員開鎖,但這也為殘疾人帶來了不便,違背了設置無障礙通道的初衷。
便民設施不應成擺設
河西區居民劉媛:無障礙設施不但要建設好,后期還要管理好,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切不可成為擺設。
外地游客陶源:我覺得無障礙設施的需求還是挺大的,不僅是殘疾人,像我們這些拖著大件行李的乘客需求也很大,還有一些推著嬰兒車的市民也需要這種無障礙設施,希望這種無障礙設施能真正起到服務的作用。
管理豈能“一關了之”
城建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交通工程系副主任蘇潔:本市軌道交通不斷完善,給市民出行帶來更大便利,同時配套的無障礙設施也凸顯出更多的人性化服務細節。目前,對于軌道交通建設無障礙設施有相關規定,但對如何使用還沒有明確規范,若相關單位后期管理沒有跟上,就會給無障礙設施增加人為“障礙”。如有的單位為了防止過多的人乘坐無障礙電梯,竟將其“一關了之”,把一些有需求的人也擋在了門外,是不應該的。希望相關單位改善管理,讓無障礙設施順暢起來,真正服務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