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上下樓梯都困難,讓他們練習逃生真是太難了。”最近幾年,經五路幼兒園每個月都要舉行校園逃生演練,可是一屆屆的幼兒演練下來,幼兒園的老師們發現相同年齡段的孩子上下樓梯的能力在逐年退化,“我們調查發現,是住宅中越來越普及的‘電梯’剝奪了孩子們鍛煉的能力。”園長劉瑩說。
【老師不解】
三四歲孩子不敢下樓梯
自從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經五路幼兒園每月都開展一次校園逃生演練,“這個月我們的逃生演練是讓孩子們從五樓迅速逃生到校園中,我跟在隊伍最后,發現有的孩子我領著他,他都不敢邁腿下樓。”劉瑩說。
經五路幼兒園為此專門做了一個調查,全園248名幼兒中,有37名幼兒住在配有電梯的住宅中,這部分幼兒沒有一個走樓梯的;在這37名幼兒中,大班的孩子只有8人,中小班的孩子29人,占了78.4%。其余住宅中沒有電梯的孩子,小班77人,自己獨立上下樓梯的幼兒25人;中班86人,獨立上下樓梯的幼兒62人;大班85人,全部獨立上下樓梯。
“從我們的調查中可以看出,中小班幼兒家庭購買配備電梯的住宅比例比較大。”劉瑩說,從他們的調查中還能發現,即使沒有電梯,年幼孩子的父母也存在保護過度的現象。
【部分家長】
上下樓年齡大了自然會
記者通過采訪發現,不僅是經五路幼兒園的孩子們有上下樓的難題,其他幼兒園的孩子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有的家長第一天來幼兒園就給我們老師提要求,去院子里活動時把她的孩子抱下去,因為孩子不會下樓梯。”一名幼兒園園長說。
“現在哪還用孩子上下樓梯呀,都是高層住宅,電梯上下樓已經成了習慣。”記者對一新建小區的家長進行了調查發現,這里無論是低層住戶還是高層住戶,大部分人甚至包括2樓住戶多數時間都是選擇電梯上下。“我覺得孩子坐電梯挺好的呀,孩子可以自己動手按樓層,順便學習了數字。”一名年輕家長說,她覺得上下樓梯的能力應該會隨著孩子年齡增大逐漸就會具備,用不著做專門的訓練。
據了解,根據孩子的生長發育特點,一名2歲左右的幼兒就應該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上下樓梯,如果孩子從會走就得到相應的鍛煉,這個年齡的孩子就應該可以自己扶著獨立上下樓梯;對于3歲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獨立上下樓梯應該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專家觀點】
讓孩子回歸自然
其實,生活中還有不少像電梯這樣帶來方便,卻剝奪了孩子鍛煉機會的東西,例如大量的電動玩具讓孩子們遠離了大自然,電腦的普及讓書寫困難纏上了學生,各種的電視節目把孩子從書本中搶跑……“當家長發現孩子存在問題的時候,并不是想為什么發生了這種現象,而是轉而求助于各種的培訓機構,讓孩子上沒完沒了的特色課程。”劉瑩說,在她看來孩子的能力提高有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回歸自然,家長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我們的孩子被替代的太多,這才是孩子能力退化的重要原因。”劉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