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見習記者蔡木子)接連發生的電梯事故,讓電梯安全問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昨日,我市召開了加強電梯安全工作會議,通報了武漢電梯安全管理現狀,一場“電梯安全保衛戰”已經打響。
40余小區電梯“無人認領”
截至2011年7月止,武漢共有電梯34650臺,近幾年平均年新增電梯約5000臺,年增速在15%-20%。在用電梯中,三菱、奧的斯、日立、通力、蒂森、迅達等合資品牌約占75%,康力、嘉捷、梅輪、智能、東菱等國產民族品牌電梯約占25%。武漢市中心城區電梯數量約占總量的85%以上,居民住宅小區中使用電梯共20000余臺,約占電梯總數的60%。而住宅電梯中使用11-15年的電梯有615臺,使用16年以上的有126臺。
武漢市質監局副局長周全力介紹,從2006年起,武漢對在用電梯連續開展了以“六落實”為目標的專項整治工作,即管理主體落實、維保單位落實、通訊裝置落實、人員值班落實、困人救援落實、定期檢驗落實。現在全市電梯使用安全狀況基本平穩,但仍有約600余臺電梯未滿足“六落實”。
記者了解到,“所有權、使用權、管理權”三分離,是電梯管理面臨的問題之一。周全力透露,目前武漢尚有40余居民電梯住宅區沒有專業物業管理單位。監管部門實施安全監察時,甚至監察指令書都找不到接受者。一旦發生事故,業主或業主委員會都難以籌措賠償資金,更難承擔法律責任。
電梯維保指導價或將出臺
與龐大的電梯使用市場相對應的,是同樣龐雜的電梯維保單位。據統計,武漢共有電梯使用管理單位近4000家;取得了國家或省核發的電梯制造、安裝、改造、維修資格的單位211家。
“我市電梯定期檢驗率達到了99%以上”,周全力說:“但由于目前維保單位數量過多,導致市場惡性競爭。較低的維保價格極易導致低質量維保,致使一些違規行為發生。”
據有關方面透露,武漢質檢局、物價局已經著手研究制定武漢市電梯維修保養指導價,以規范維保收費,避免低價劣質競爭。
武漢市副市長邵為民指出,解決問題電梯問題刻不容緩:“600臺問題電梯要由各級區政府親自牽頭,聯合質監等各相關單位盡快解決問題;對于在2003年之前興建的、未設立維修資金的小區,只要有使用年限過長的老舊電梯,區財政要撥款盡快更換。”
此外,市房管局人士表示,用于電梯安全維護的房屋維修資金可以適用“綠色通道”,降低報批要求;房管局還將繼續推行物業管理全覆蓋,督促物業公司按照合同約定履行電梯安全維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