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商報“電梯恐懼癥”的策劃報道引起普通市民的共鳴,一些電梯業內人士和相關管理部門對市民的疑問也作出回應。一位業內人士爆料,目前省城住宅小區的電梯維保令人擔憂,物業壓低成本與維保市場的惡性競爭直接影響了維保質量。行內干了十幾年,他自己乘坐心里都不踏實。合肥質監部門則表示,不文明使用電梯及維保孱弱都是問題的重要根源。目前,合肥市正在醞釀成立電梯行業協會,加強監管力度及行業自律。
業內自曝
干了十多年也恐電梯
王先生大學里學的是機電一體化,后輾轉進入電梯行業。一轉眼已經是十多年,無論是電梯制造,還是電梯維保,他都有豐富的經驗。近日,看到本報對小區電梯連續關注后,王先生忍不住打進本報熱線,向記者透露了行內現狀。
開門見山一句話就讓人很意外。 “我買房子從來不考慮10層以上的,一旦出問題爬樓受不了。”他表示,自己從業多年,看過很多小區電梯頻繁出問題。一些小區一旦電梯發生故障,物業和業主就費用問題“扯皮”,到那時修復電梯就遙遙無期。 “爬十樓以下還可接受,要爬十多層、二十幾層,誰能受得了。 ”在他看來,電梯的質量問題在居民樓已經很普遍。
部分開發商青睞低端產品
王先生說,小區電梯出事,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在開發商采購時就有了“隱患”。開發商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采購電梯時雖然大都選擇一些較知名的品牌,但卻是相對低廉的產品。也就是說品牌好,但品質未必就高。王先生解釋說,這也就是為什么同是品牌電梯,在大型商場、醫院等公共場所里的事故發生率,明顯比小區等居民場所要低的原因。
采購價格低,電梯制造商自然就會在電梯材料上“費心思”。 “以前,電梯里的配重塊都是鐵制的,現在多是改成水泥材料的。雖然國家沒有強制規定不許用水泥制作配重塊,但這無疑減少了日后電梯的運行年限。 ”他表示,這種現象導致電梯發生故障的幾率加大。
維保市場亟待規范
電梯一旦投入使用,過了保修期,良好的維保就顯得十分重要。但王先生透露,省城的維保市場長期處于“惡性”競爭,最終危害到維保的質量。許多物業為了降低維保成本,選擇維保費用較低的企業。“有的物業給每部電梯1500元的維保費用,其實按照常規應該在3000元左右。”市場小,企業多,許多維保企業也就不得不選擇接受這樣的價格,否則生意就沒法做。
正常的電梯維保半月一次,需要工作人員對電梯機房、電梯井、運行情況、按鍵等問題進行詳細察看。而一旦維修費用跟不上,維保工作很容易陷入“走馬觀花”的形式主義中。 “背個包,過來轉兩圈,就行了。 ”
作為業內人士,王先生認為維保市場亟待規范,相關部門應該制定指導價格,淘汰一些沒有資質和能力的“雜牌軍”。此外,行業自律也顯得格外重要。王先生提出,此時電梯業應該成立自己行業協會,規避不正當競爭。
質監回應
維保市場“僧多粥少”
針對省城維保市場出現的種種問題,記者也于近日采訪了合肥市質監局特種設備處處長許斌。他介紹說,整個合肥共有22000多臺電梯,其中絕大部分可以得到相關質量檢測。 “即使使用單位沒有交錢,檢測單位也是先檢測, 再收費。 ”
雖然檢測到位,但維保市場卻處于“水深火熱”競爭當中。據了解,合肥有近90家電梯維保企業,其中包括本地企業和外地企業駐合肥地區辦事處。這么多企業分一塊“蛋糕”,發生不正當競爭并非異常。一位知名電梯品牌合肥辦事處的負責人就表示,不少企業為了減少運行成本,底下“掛靠”眾多包工頭,維保質量可想而知。
行業協會或下半年成立
作為省城電梯維保企業的監督單位,合肥市質監局每年都會對維保企業進行抽查。在本月21日,省質監局也發出《部署開展電梯維保單位工作質量監督抽查》的通知。抽查重點是投訴率高、曾經發生過事故、維保能力差的企業,包括維保單位的資源條件保持情況、維保質量、應急處置能力等方面。
雖然有監督部門大力介入,但許斌認為行業自律也必不可少。他透露,合肥市目前正在積極推動行業協會的建立。 “籌備工作已經開始,還要得到市民政局的審批。 “如果工作順利,合肥市電梯行業協會有望在下半年成立。而作為監督部門,合肥市質監局也將提出相關建議,比如設立指導價格等。
許斌同時呼吁,廣大市民應該愛惜電梯,文明乘電梯,以減少電梯故障率。(朱慶玲、張馳、馬翔宇、陶偉)
來源:中安在線-安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