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被普遍運用到住宅樓和商場中。
市區一家商場扶手電梯突然停運,市民步行上電梯。
▲兩位女士乘坐扶手電梯。
日前,北京、深圳等城市接連發生的電梯事故,讓電梯安全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在近期接連出現的電梯、扶梯事故中,有關老舊小區電梯改造話題再次被提起。
據了解,我市目前15年以上的老舊電梯雖然不多,但據市民反映,一些使用10年以上的電梯也存在不少問題。而一些新電梯由于維修保養不到位、人為破壞等原因也出現故障。我市的電梯安全狀況如何?
二手電梯流向何處?電梯安全監管癥結在哪?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走訪
小區電梯顯示屏損壞商場扶梯突然停運
20日,在市區麥地路一棟小區住宅樓,記者看到電梯的外部上下顯示屏已經壞了。該小區物業管理處工作人員解釋說,該住宅樓有20多層,一層有10多戶,只有兩臺電梯運行。電梯使用頻繁,顯示屏容易壞,但電梯運行不受影響。
顯示屏壞了給住戶出入帶來了麻煩,可電梯損壞帶給居民的不止是麻煩而是恐懼和危險。市民陳女士家住市區鵝嶺南路一新開發的樓盤,有一次她回家乘電梯到9樓,可電梯門不開,而是回落到8樓。當時陳女士非常害怕,蹲在電梯里面。電梯在8樓開了門,陳女士立即沖了出去,跑回家后她雙腿還發抖。
近日,市民于女士在乘坐市區某大型商場扶手電梯時,也遇到了突然停梯狀況。“當時我一只腳剛想踏上電梯,電梯突然就停止運行了。”于女士說,當時她嚇得馬上把腳縮回來,但幾位已在扶手梯上的市民卻被嚇壞了。
監管
電梯安全監管,質監部門把三關
據了解,我市質監部門進行電梯管理有3道關:首先,電梯安裝后必須先進行質量驗收,包括電梯本身質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由正規廠家生產,電梯安裝是否符合技術規范等,驗收合格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其次,在用電梯每年強制檢測一次,檢測通過的發合格證,證件要張貼在電梯內,不合格的必須先停用整改。此外,還有平時的事故處理和日常維保檢查。要求物業和電梯維保單位都必須建立電梯維保檔案。物管要有專人負責,并由突發事件應急方案。
為加強電梯安全管理,市質監局去年底制定了 《電梯維修保養服務規范》聯盟標準,對電梯維保公司的服務提出了約束:如電梯維保公司不得進行低價惡性競爭,不得以次充好、弄虛作假、欺詐客戶。不得將維修保養業務以任何形式進行轉包,不得將業務分包給無資質的單位和個人。為保障電梯維修保養質量,原則上維修保養電梯數量不宜超過30臺/人。電梯維保必須建立臺賬檔案,至少每15天對電梯進行一次維修保養,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急修服務,并進行定期回訪,接受故障投訴處理、定期自檢等。
探因
電梯故障頻發,管理不善是主因
采訪中,市質監局副局長、高級工程師潘向華表示,從他們所接到和處理的案例來看,電梯出故障除極少數與質量缺陷有關,主要還是保養不善和使用不當造成的,而最突出的問題是維修保養不到位,不規范。
電梯至少每15天保養一次
2009年經國務院修訂實施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電梯的日常維護保養必須由有法定資質的專業公司負責,至少每15天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國家質檢總局同期頒布的《電梯使用管理與維護保養規則(tsgt5001-2009)》則要求,電梯的使用單位應當設置電梯的安全管理機構或者配備電梯安全管理人員,至少有一名取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的電梯安全管理人員承擔相應的管理職責。
目前,我市的電梯數量達12000多臺,而實際上,不少電梯的日常維保都存在著偷工減料、降低標準、敷衍了事等問題,有的甚至以維修取代了保養,出了問題才有人管事。潘向華也坦言,全市在用電梯品牌雜、數量多,電梯維修保養服務缺乏統一標準,服務水平參差不齊。
有的物業公司未健全電梯安全管理制度
平常疏于養護,電梯頻出毛病,小區住戶受困擾投訴不斷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日前,市區茉莉花開公寓住戶投訴小區電梯經常出問題,有些樓層按電梯燈亮后了,電梯卻沒反應,有時經過該樓層也不停。市質監局特種設備監察人員到現場檢查發現,原因是該住宅樓6號電梯的安全觸板出了故障,造成電梯死機。而該樓盤的物業公司并沒有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術檔案,也無法提供維修保養記錄和運行故障記錄。電梯內煙頭和雜物亂扔,衛生狀況也很差。監察人員責令物業限期整改,同時約談了負責該樓盤電梯日常維保的公司。
位于江北三新的城市綠興小區,電梯問題一直讓住戶鬧心。市質監局工作人員的檢查證實,故障原因與平時管理不善,維保不到位有關。今年4月底,市質監局接到上排幸福魔方小區多名住戶反映,小區電梯運行異常,有很大的撞擊聲,乘坐時提心吊膽。該局工作人員到現場調查,發現該小區1號、5號、6號電梯運行時有異常聲響,1號、7號電梯轎廂內樓層顯示缺乏,6號電梯轎廂內關門按鈕損壞等諸多問題,而物業公司未健全電梯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責任制,安全管理不規范。電梯維保單位未將竣工資料移交物業公司,未按照《電梯使用管理與維護保養規則》要求進行維護保養。
物業壓縮成本,電梯維保走過場
既然日常維保對電梯的正常運行如此重要,而且具體怎么做也有明確規定和要求,為什么電梯管理單位還是寧愿冒著電梯出事的安全風險,忍受住戶的指責和投訴,輕視電梯日常維保質量呢?
記者調查得知,問題主要出在兩方面:一是物業為節約成本,盡力壓縮電梯保養支出;二是一些電梯維保公司以低價攬業務,降低服務質量。據了解,現在很多物業公司都通過聘請第三方維保公司對電梯進行維保,目的就是為了節省成本。例如,如果是廠家維保,一臺電梯一個月的維保費用為600元左右,高的甚至要一兩千元;而通過第三方維保公司,最低的每月才150元。
據市質監局統計,目前我市從事電梯維修保養服務的公司已有70余家,這些公司規模大小不一,也沒有成立行業協會之類的組織。為了多攬生意,電梯維保公司大多選擇迎合物業的喜好,競相壓低價格。業內人士認為,低價的背后必然是降低服務水準。“按照要求,升降梯半年期的維護保養內容就多達50多項。正常來說,一臺普通電梯每月維護費至少要400元以上,而現在多是兩三百元,我們不可能虧本做吧。”在市區從事電梯維保行業5年的楊先生說,在低價競爭面前,電梯維保公司只能采取延長保養周期,減少保養項目,從零部件上做手腳等手段應對。
而物業公司也有理由:“住戶要我們什么都管好做好,我們想多收點管理費卻比登天還難。收費提不上,成本不壓縮,我們怎么活?”市區麥地一小區物管負責人的話,道出了一個現實困境。就在6月底,江北供銷大廈物管提出要把電梯使用費由每月20元提高到25元,馬上引來了質疑聲和反對聲一片,目前還未有定論。
維保公司與物管 “默契”制造虛假記錄,質監人員執法難
按規定,電梯什么時候做了保養,做了哪些項目,查出了什么問題,有沒有解決等等這些信息都會記錄在案。市質監局除每年對在用電梯進行強制性年檢外,平時也會隨機抽查維保記錄。而且《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有明確規定,對于屢次不按照要求對電梯進行維護的單位,監管部門可責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將處以2000元以上兩萬元以下罰款。
看起來,電梯維保監管有章可循,有據可查,應該是很好監管的。但市質監局特種設備監察人員卻反映,電梯維保監管有一個大難題:在低價基礎上,物管和電梯維保公司常會保持默契,填寫虛假記錄以應付檢查,所以光從檔案上常??床怀鍪裁磫栴}。
此外,國家雖然規定開展電梯生產、安裝和維保必須先取得相應資質,從業人員必須有特種設備作業上崗證,但關于電梯的日常維保水平,只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并沒有固定的標準。選擇什么檔次的服務,主要由電梯維保公司和電梯所有方的合同約定?,F實中,低價維保合同又常常滿足不了電梯安全運行的需求。
下一篇:超九成電梯基本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