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上新街的雙宏苑小區2000年完工交房,由于居民接房前沒有繳納大修基金,因此,小區電梯壞了3年至今也沒辦法維修。沒有電梯坐,這讓小區230戶居民苦不堪言,其中一名患有腰疾的88歲老太,更是2年都沒下過樓。今天,記者獲悉,龍門浩街道已介入此事。
雙宏苑小區位于南岸上新街涂山路邊,這是一棟14層高的居民樓,分為4個單元,除1樓為商用門面外,其他樓層全住著居民。
小區自治管理委員會雷忠信書記告訴記者,雙宏苑小區1999年開建,2000年完工后居民們陸續接房入住。其中,1、2兩個單元為安置房,3、4單元是商品房。小區唯一一部電梯安在4單元,其他單元的住戶,坐電梯后,可以通過貫通樓道的走廊回家。
雷忠信說,2002年,小區物管因虧損撤走;2008年初,小區唯一的那部電梯因年久失修,停運了。“由于小區交房時,業主們都沒有繳納大修基金,電梯壞了沒錢修,這一停運就是3年時間。”
沒有電梯坐,這讓小區230戶居民苦不堪言,在這樣的高溫天氣里,提著菜回家的市民,無不一身大汗。
4單元頂樓13—1的蔣淑均老太,更是2年都沒下過樓。今天中午,記者在其兒子帶領下,見到了今年88歲的蔣淑均老人,她與兒子住在一起,由于長期沒有曬太陽,老人的皮膚顯得特比白。
“在家里憋了2年時間,我也想出去走走,可沒有電梯怎么下樓嘛。”老人告訴記者,雖然她有腰疾,可3年前電梯還能用時,她還能坐電梯到樓下與朋友們聊聊天,可現在病情越來越重,再加上電梯也壞了,因此根本沒辦法下樓。
老人的兒子朱先生說,老人很想到外邊走走看看,他們也曾想過找棒棒抬或家人背,可老人的腰承受不了也只好作罷。如今,也只有希望等電梯修好后,將攙扶老人到樓下,滿足她的愿望。而在這之前,老人每天的活動范圍,只限于家里客廳和防盜門外的樓道。
雷忠信書記統計,整個小區除蔣淑均老人外,還有至少30多位住在高層的老人,因電梯停運,而很長時間沒有下過樓了。
為了能盡快把電梯修好,上周小區居民將一份《關于雙宏苑小區老舊電梯改造的申請報告》,遞交給了龍門浩街道辦事處。
龍門浩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安檢辦對該電梯檢查發現,電梯鋼纜、電機、主開關等主要部件全部損壞,預計修復需要8萬至10萬元。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小區沒有大修基金可用。”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員說,如果沒有大修基金,就算電梯修好,此后還是將面臨維護、電費等資金的分攤問題。不過目前,他們已將此事向上級房管部門進行了反映,同時,他們也希望居民們通過召開業主大會的方式,來自籌大修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