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大面積排查電梯隱患之際,二手電梯買賣利益鏈條浮現
舊電梯改造后再賣出能賺一倍
各地在大面積地排查電梯隱患,一條二手電梯買賣的利益鏈條也隱約浮現。這是7月7日,廣州地鐵扶梯發生突然停運后,乘客小心走下扶梯。新華社資料圖片
深圳特區報·特網訊據北京晚報報道,北京地鐵4號線電梯事故后,各地在大面積地排查電梯隱患,一條二手電梯買賣的利益鏈條也隱約浮現,老舊電梯該由誰來回收?回收后又該怎樣處理?經過改造的二手電梯,再次出現在市場中,一個潛在的安全隱患是否又被深深地埋下?
倒手 電梯拆解賣零部件
鍵入“二手電梯”,搜索結果中顯示一共有800多萬條網絡信息。記者與網上一家回收公司取得聯系,負責人告訴記者,收購二手電梯基本不看牌子,也不在乎有沒有檢查證明,二手扶梯價格主要考慮長度和寬度等因素。“二手扶梯1.3萬元左右。”
這名負責人告訴記者,廢舊電梯一般都來自于拆遷舊房、報廢樓房內,他們派人去將電梯整體拆卸。在電梯整體無法使用的情況下,將電梯進行拆解,再把零部件賣掉,這些部件可以當做配件安到同型號電梯上。
在另一家收購公司,江姓負責人聞聽記者要買二手電梯,臉上一下子露出了笑容。據他介紹,他們改裝改造后的二手電梯再賣出,設備及安裝費在3萬元左右,“給你兩萬六,怎么樣?”他觀察記者的反應,“最低再給你讓一千,這個比你安個新的可便宜多了,都是一樣使。”
一家電梯生產廠家的負責人吳先生告訴記者,層高4米至5米的空間,扶梯的寬度為1米,傾角為30度,包括安裝和設備費用等大約為14萬至15萬元。二手電梯只占新電梯價格的四分之一。
辦證 二手電梯銷售的關鍵
吳先生表示,每臺電梯都有自己的“身份證”,在主機等關鍵部位都有相關備案,翻新后的二手梯重回市場需要重新拿到合格證等證明。
河北一名二手電梯銷售人員在電話中將自己標榜為“有點小能耐的人”,能弄到合格證,“這個證是電梯的關鍵,沒有證誰敢要?”
見記者有購買意圖,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辦證的價錢一般在3000元左右。他慢吞吞地說,“現在證真不好辦,爭取弄個驗收吧。”當記者要求將電梯貼上一家知名電梯企業的商標時,銷售人員猶豫了一下說:“這個可以做。”
吳先生透露,“這些年電梯生產企業很多,擺脫不了價格競爭的怪圈,競爭下電梯企業利潤不高。產量也在同時大幅度提升,電梯質量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忽視。小企業被吃掉后,就可以用大企業的牌子去生產電梯。但是生產條件卻沒有明顯提升。”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一些翻新改裝的二手梯重回市場,甚至能進入商用樓。還有一些二手電梯搖身一變,從國內小牌子變成了國際大牌,新的標識被貼到了電梯上。從外觀上看,普通人很難分辨。
拆卸 廢品收購站里進行
記者發現,近八成的回收公司并非專門回收電梯,而是包括了各種電子產品、辦公用品、廢舊家具、建筑廢料等的回收,更像是一個廢品收購站,并不具備改造的廠房或場地。
業內人士表示,按照正規廠家的做法,老舊電梯拆卸下來之后,廠家應把關鍵的元部件進行集中銷毀,或者由具有資質的公司進行拆卸,避免電梯配件以次充好重回市場。但實際并非如此。
“老舊電梯的拆卸,找當地拆卸電梯的工人就行,沒必要由廠家去拆卸或是返廠。”吳先生告訴記者,拆卸后的電梯對于廠家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利用價值,由廠家拆卸或是返廠無疑會增加廠家的成本。因此,老舊電梯一般被賣給拆卸公司處理。
吳先生眼中,最近頻發的電梯事故是行業的一次地震,重載電梯的銷售也受到了影響。他所在的企業停止了對重載電梯的生產,“過段時間或許會有關于重載電梯的新標準出臺,等新標準出來再做。”
貼牌 業內人都知道的秘密
北京市電梯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彭金聲表示,原則上電梯的搬移、重新安裝都要到質監部門申報,如果沒有得到批準,重新安裝的電梯無法獲得合格證,且無法使用。負責拆卸電梯的企業,也需要有相關部門的資質認證。
“但是有一些企業為了省錢,就找沒資質的人員來拆卸,拆卸下來的配件經過倒手再次被安在商場、居民樓的電梯上。”尤其是在一些有自主決定權的單位,他們可以自由地決定由誰來拆卸電梯。
彭金聲一直在調查地鐵4號線電梯事件,他發現,奧的斯電梯斷裂的螺釘是標準件,“標準件就是可以適用于很多地方,并非是這家電梯廠家所獨有的。如果企業注重質量,企業的車間會自己車出螺釘這樣細微的部件,如果企業責任心沒那么強,就會從市場購買標準件螺釘,直接安在電梯上。”彭金聲認為,奧的斯的標準件是購買還是自己加工的并無定論。但從經驗判斷,購買的可能性比較大。
過低成本導致
電梯事故多發
據北京晚報報道,電梯事故是出在了設計、生產、維保的哪個環節上?調查中記者發現,北京市電梯維保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負責維保的第三方公司報價超低,導致成本大幅壓縮,維保流于形式,甚至根本都沒有維保。
小區電梯一年多沒檢修
前天下午,朝陽區的京通苑小區10號樓下,老張在和幾位鄰居坐在樹陰下打著撲克。老張告訴記者,樓里的電梯經常鬧“罷工”,“最后直接就歇了。”老張說,電梯里的安全檢查合格證上寫著有效期至2008年的11月,“那也就是說,到去年那時候,有一年多沒檢修過了,這能不出問題嗎?”
記者在該小區中隨機調查了5棟樓的電梯,檢修時間截止在2011年9月,其余都在明年4月或5月之間。
根據《北京市電梯安全監察辦法》規定,電梯日常維護保養單位應當至少每15日按照國家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對電梯進行一次維護保養。
維保費用低 零件將就用
“北京的電梯中有一部分是生產廠家維護,但是絕大多數是由第三方的公司來負責維保的。”北京市電梯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彭金聲說。
“電梯使用單位為節約資金,維保公司又要在競爭中招攬業務,雙方一起壓低維保價格,只能導致維修保養電梯質量大幅縮水。”彭金聲曾在一個小區中看到,小區中一共有7部電梯,每部電梯每月維保費用為300元,“7部電梯一個月是2100元,維修工需要兩名,這些錢都不夠給他們開工資的,還拿什么錢去換件呢?”彭金聲說,在這樣的價格中挖掘利潤空間,難免要以犧牲質量為前提,導致該換的件還能湊合使用的情況下就不去更換,從而給電梯埋下了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