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梯安全事故頻發,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引起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內電梯業的權威專家對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安全:每年新增超30萬臺,壓力前所未有
國家質檢總局事故調查處理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吳旭正說:“總體而言,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電梯安全水平基本接近。但由于電梯的數量近些年高速增長,所以壓力前所未有。”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數據,我國的電梯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長,這意味著,每年新增電梯的數量在30萬臺以上,這占到全球每年新增電梯總量的一半以上。龐大的電梯數量給安全帶來諸多挑戰。
標準:現行國標采用老歐標,新國標將于近期實施
針對我國自動扶梯標準落后國際標準10年的說法,全國電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陳鳳旺秘書長表示,我國現行國家標準采用1995年的歐洲標準,根據新的歐洲標準修改的新國標將于近期頒布實施。
我國自動扶梯標準到底處于怎樣的水平?陳鳳旺指出,除我國外,目前國際上正在執行的扶梯標準主要有兩個,分別是歐洲EN115系列標準和美國ASME標準。
“我國正在修訂的新版自動扶梯標準,技術較先進。”陳鳳旺認為。據介紹,新標準增加了一些相關技術領域的安全要求,如扶梯與建筑物的接口的要求,同時還加強了梯級踏板與圍裙邊的安全防護等。
維保:委托方受托方兩頭“不給力”,雙方責任待落實
業內專家一再強調,提升安全管理和維護保養水平,是保障電梯安全運行的根本和關鍵。但是,目前電梯維保行業面臨的尷尬是,委托方和受托方兩頭“不給力”。
“維保單位服務質量沒有保證,物業公司不重視電梯維保,一味壓低維保價格。”上海市電梯行業協會副會長、高級工程師梅水麟說,這是目前電梯維保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
“多數維保單位規模小、能力弱、待遇差,難以培養和挽留高水平技術工人,所以工作質量沒有保證。”梅水麟說,另一方面,一些物業公司從業主收取包括電梯維保在內的物業費后,為賺取更多利潤,一味壓低維保價格,對維保質量重視不夠;而業主又不了解維保情況,難以形成有效監督。
梅水麟提出,質監部門應加大對維保單位的監督檢查力度,對依靠降低維保質量降價競爭的單位依法依規從嚴處理。發揮行業協會對市場競爭的監督和引導作用,促進合理的維保價格機制的形成。
質檢總局正在研究制定 《電梯安全監察規定》,進一步明確并促進電梯使用、維保單位主體責任的落實。
報廢:摸底排查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待破題
面對越來越多的電梯,人們對老舊電梯報廢、更新、改造問題產生了擔憂。電梯有報廢的要求嗎?“目前,國際上均沒有電梯整機的報廢標準。”梅水麟答復說,不過,電梯零部件達不到國家標準規定的性能指標,即要進行更換。
據介紹,我國電梯新增量較大,但老化問題不斷顯現,電梯隱患不容忽視。國家質檢總局目前已部署各地質監部門,通過摸底排查掌握老舊電梯安全狀況,開展老舊電梯更新技術和措施的研究,為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做好技術儲備。
據了解,上海市電梯行業協會近期在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立項,進行電梯零部件報廢方面的研究與嘗試,主要是針對垂直升降電梯部件,如果能取得良好效果,今后也計劃在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零部件方面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老舊電梯更新改造最為突出的問題在于更新改造資金的落實。”梅水麟建議,各地政府應加強領導,暢通資金來源渠道,尤其對產權關系不清的老舊住宅,要建立財政、住建、質監等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分工協作的電梯更新改造工作機制。
他同時建議,財政、科技部門應增加必要投入,提早開展電梯關鍵零部件失效風險項目研究,明確電梯關鍵零部件失效風險,改進科學檢驗方法,完善相關技術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