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方與遇難者家屬接洽善后
死者家屬稱京港地鐵負責人給3萬元生活費
本報訊(記者韓大鵬 鄧杭 實習記者馮玥)昨天,13歲男孩吳世博(在地鐵扶梯逆行事故中死亡)的多名親屬從安徽來到北京。包括吳世博父母在內的多人稱,京港地鐵為他們安排食宿,并給了他們3萬元生活費,但不滿對方的嚴盯死守。京港地鐵回應,是為妥善安排并照顧家屬。
據吳世博的父親吳從林介紹,前天事發后他被送到醫院接受治療。當晚,他和其他家屬就住在北京市兒童醫院PICU兒科重癥室的走廊里,京港地鐵的工作人員也在場。昨天早上,又陸續有多名親屬抵京,并趕到醫院。
吳從林說,昨天上午9點左右,京港地鐵的工作人員將他們一行17人送到新大都飯店。17名家屬被分在9間客房內,他和妻子的房間內始終有兩名工作人員陪同,“他們說怕我暈倒,或者情緒失控,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昨天,京港地鐵的一名自稱姓鄭的負責人將3萬元現金交到吳從林手中,稱用于家屬在京的日常開銷,賠償問題事后再協商。
針對吳家反映人身自由受限的問題,京港地鐵公司新聞發言人楊苓表示,對死傷者家屬做了妥善安排,由專人負責接待。對于外地來京的家屬安排了食宿和交通,目的是為了有個妥善的安排,照顧好家屬,讓傷者得到很好的治療。楊苓還表示,事故發生后,已第一時間將死傷者送到醫院,同時第一時間墊付了檢查費、治療費和搶救費。目前,京港地鐵正與死傷者家屬就醫治和補償進行溝通。至于有人反映的家屬收到3萬元的問題,楊苓稱,目前不掌握這一情況。
■悼念逝者
父親舍不得換褲子稱上面有兒子的血
據吳世博的大舅黃先生說,吳家4口住在亳州市譙城區五馬鎮柳園村,靠種地為生,收入有限。近年來,吳從林夫妻倆做起了小生意,日子才稍稍有些起色。今年6月,吳世博小學畢業,孩子的成績很好,“聽到這個消息,我們一家人都很后悔,后悔當初就不該讓他們出遠門游玩”。
昨天,吳從林還穿著受傷時的那條褲子,他說,上面有兒子的血,舍不得脫。吳從林說,吳世博的奶奶患癌癥剛剛手術出院,老人家還不知道孫子已經走了。
吳世博的母親黃愛英說,兒子很會照顧人,常給她捏背按摩,家人都很疼愛他,到北京前,剛給他買了新手機。“寶貝兒子都跟媽媽一樣高了,突然一眨眼就沒了。兒子膽小,天黑了都不敢一個人上樓,他一個人可怎么上路。”
昨天下午3點多,吳從林及家人前往海淀區清河法醫鑒定中心。黃愛英買了酸奶、荔枝和桂圓,她說,“兒子走之前還沒吃東西,這都是他愛吃的。”吳世博的尸體放在一個玻璃棺內,身上裹著白布,只露出頭部。見到兒子的那一刻,黃愛英趴在棺板上失聲痛哭,反復念叨著“我的好世博,我再也見不到你了”,吳從林則癱坐在地上,哭得站不起來。
據了解,吳世博的姐姐娜娜(化名)仍在北京兒童醫院PICU兒科重癥室接受治療。昨天,娜娜的三位親屬獲準換上專用服裝,進入PICU兒科重癥室。當時,娜娜躺在病床上,當她看到母親黃愛英走進病房時,禁不住哭出聲來,“弟弟真的沒有了?”黃愛英哽咽著說:“以后媽媽每天都來看你,乖女兒不哭,現在媽媽只剩你了”。之后,泣不成聲的母女倆依偎在一起。
據醫生介紹,娜娜的脊椎壓縮性骨折,但生命體征平穩,痊愈時間無法確定。
事故曝本市電梯三大安全隱患
前天,地鐵4號線動物園站的扶梯突然逆行,釀成一名13歲男孩死亡、30人受傷的慘劇。此前,本市地鐵于2008年和2009年各發生一起類似事故,造成多名乘客受傷。是什么原因導致公共場所的扶梯如此脆弱?昨天,本報記者采訪多名相關專家并實地探訪,總結出人流密集地區三大電梯隱患。
1
關鍵零部件難查“內傷”
安全生產專家俞勝章介紹,目前,地鐵電梯、扶梯在維保方面有一項被忽視的隱患:受力零件沒有“B超”檢查,不能及時檢查出關鍵零件是否有“內傷”。
俞勝章說,如何能夠及時發現連續運行設施內部關鍵零部件產生裂紋、損壞等“內傷”、如何緊急更換存在安全隱患的零件非常重要。在扶梯傳動系統里,很多部件都是受力的,應該在不破壞扶梯本身的結構和受力狀態的情況下,檢測出內在部件傷殘情況并更換。目前,這種“B超”技術已不是遙不可及,比如“無損探傷”技術在客機、戰斗機的安全檢查等方面都有應用。但是,目前電梯、扶梯的關鍵部件還沒有應用這種預防性檢查技術,形成一大隱患。
京港地鐵公司表示,事故的具體原因正在委托國家電梯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技術鑒定。關于電梯關鍵零件等具體問題,仍由調查確定。
2
人工急停鍵無人看管
俞勝章介紹,一般扶梯產品的事故狀態制動系統有兩套:一套是系統內部的緊急自動急停系統,另外一個是可以外部人為控制的人工急停系統。在客流量大的扶梯口,應該設置專門的人員負責操作人工急停系統按鈕,一旦出現人員摔倒等特殊情況緊急制動。但考慮到人力資本問題,很多地鐵扶梯口的制動按鈕無專人負責。
>>記者探訪
昨天,記者在地鐵2號線、4號線看到,每一部扶梯都有紅色緊急制動按鈕,一般在扶梯入口下方側面。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乘客不知此按鈕。乘客王女士稱,平時坐扶梯沒注意到制動按鈕,希望地鐵站能張貼顯眼的提示語,讓更多的人學會使用制動按鈕。乘客劉先生則擔心,“電梯正常運行時,誰惡作劇把電梯停了,也會導致事故吧?”
在地鐵西直門換乘車站,人流量非常大,扶梯口也未設專人負責操作緊急制動按鈕。記者走訪多個地鐵站都未看到有專人看守扶梯制動按鈕。被問及以后是否會派專人看守扶梯,多個地鐵站的工作人員均稱不清楚。
3
群眾安全宣教不到位
首都經貿大學安全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陳薔指出,這次事故暴露出公共設施安全宣教方面的隱患。中國電梯協會副秘書長張樂祥也指出,由于日常宣傳不足,廣大乘客甚至都不知道扶梯像電梯一樣也是有承載量的。包括一些正確乘坐扶梯的方法、扶梯事故發生后的自救措施等都缺乏有效的宣傳。
>>記者探訪乘客劉女士說,一般情
況下,她乘扶梯會下意識地扶穩把守,但手里提著東西或人較多時,便隨著人流站在扶梯臺階上,“電梯挺平穩,扶不扶都差不多”。
乘客蔡女士說,她對扶梯的安全知識了解得很少,若出現意外根本不知所措。她說,她經常帶孩子坐地鐵,有時候孩子頑皮在扶梯跑上跑下,她也不太在意。但這次事件給她敲響了警鐘,“想想就后怕,以后不管自己還是帶著孩子都更加謹慎”。
■現場回訪
乘客多選走樓梯
昨天上午,記者在地鐵4號線動物園站看到,A口通道外圍仍被黑布遮蓋,多名保安在看守。D口的上行扶梯關閉。記者注意到,C口的上行滾梯運行正常,但乘客大多選擇爬樓梯,“實在不敢乘扶梯,有心理陰影了”。
動物園站地鐵工作人員介紹,事發后,京港地鐵公司已對4號線滾梯進行檢查,“但有的乘客不知道,還是不敢乘坐”。
■質疑回應
電梯維修保養是否“走過場”?
有專家提出,目前存在地鐵電梯安全檢查“走過場”的情況,也有網友呼吁公開此次事故電梯的安全檢查記錄,以了解地鐵電、扶梯檢修的真實狀況。
北京市特種設備事故調查處理事務中心辦公室主任楊勇志表示,事故電梯的維修保養記錄應該向維保單位進行了解。因為維修保養過程是由維保單位進行記錄的,是否向社會公布,應由維保單位決定。
目前,北京地鐵所有的自動扶梯,檢修和日常維護一部分是由運營企業自己承擔,一部分是由運營企業委托有資質的企業進行日常維修和維護。根據不同線路和不同結構的電梯,確定不同的廠家。
運營多品牌電梯致維修不便?
有網友質疑,4號線安裝多個品牌電梯,維修不便導致事故易發。
京港地鐵稱,建設初期,公司會根據不同電梯的使用情況,包括動物園車站電梯高度、承載能力進行綜合考慮后,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最后確定所采用的電梯品牌。
下一篇:電梯行業:穩定增長可以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