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報連續關注社區電梯問題,主要探討的是電梯使用單位和監管方的相關職責。本期我們將從電梯受益人(業主)應盡義務的角度,談一下電梯的正確使用。
新梯未載客人梯成貨梯
“一個新樓盤交付使用,新電梯還沒有真正載客運行,就該大修了。”電梯維修員王先生感慨地說,用電梯載裝修材料,把客梯當貨梯,是對電梯的一種重創。除超重外,材料中四散的灰塵也會磨損電梯滑輪和軌道等部件。裝修超載、硬物頂門等行為,都會造成電梯故障。
人為搞破壞小故障不斷
新港某還遷小區,入住大概一年半,電梯小故障不斷。據小區建設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小區電梯是經過有關部門檢驗合格后才投入運營的,故障頻發的罪魁禍首是人為破壞。由于電梯內沒有監控設備,電梯間面板和照明燈時常被盜,應急按鈕和消防警報系統被砸,甚至有人將電梯間當成公廁,從而導致電路板燒損。據介紹,去年12月份,該小區70部電梯平均每天報修七八十起。6月初,建設公司從電梯制造商處請來10名維修人員,對小區電梯進行全面檢修。由于破壞嚴重,造成的硬傷很難徹底治愈。
平時小動作埋下大隱患
某物業經理反映,業主曾打電話報修,說電梯按鈕不好用。檢修人員檢查發現控制系統出現故障,從電梯間監控錄像中找到答案,原來一名業主進入電梯后,把每一層的按鍵都按了一遍。工作人員詢問緣由時,當事人竟回答:“因為太無聊,覺得好玩才這樣做”。在電梯內打鬧、蹦跳,瞬間的重力變化會對電梯造成很大的損害;長時間拿東西倚靠電梯門,甚至電梯報警了仍往上擠等行為,都會損害電梯……這些不經意的小動作,都是引發事故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