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撫順成建制向外埠輸送熟練技術工人12年的歷程,撫順輸出的塔式起重機駕駛員、電梯維修工、司爐工、礦山開掘技工在北京、天津、大連等地都等地都有上乘表現,被用人單位稱贊為“撫順技工”。新撫區勞動就業管理局培訓并輸出的塔式起重機駕駛員、電梯維修工是“撫順技工”中的精品。撫順技工是如何打造成的呢?
心口相傳 “我要維修電梯”
在新撫區就業局一間培訓教室內,幾十名學員正在參加結業考試。通過結業考試的還要參加省內統一考試,在取得專業技術證書后,由新撫區就業局輸送到其它城市做電梯維修工。
結業考試后,李江自信滿滿地走出教室。他今年25歲,是望花區塔峪鎮的農民,曾在飯店當過服務員,給食品企業送過貨,還在工地上做過雜活兒。
李江很瘦弱,讓人想象不出他在工地上干活兒的樣子。他說:“吃苦受累我都不怕,但是工地上的活兒分節,一年只做幾個月,剩下的時間沒活兒干。現在年輕,啥活兒都能干,但是過了40歲怎么辦?我想學點手藝,穩定就業,養活自己、養活爸媽。”
后來,他聽說大表哥學了電梯維修后去上海打工,每月能賺4000多元。李江覺得電梯維修工不受季節限制,便于今年3月參加了電梯維修工培訓班。
整整一個月的學習,李江逐漸掌握了電梯維修的基本技能,美好圖景似乎在他的眼前慢慢展開。
瞄準市場 首推“電梯技工”
崔明來介紹,在20年前,全國每年電梯的產量僅為7000臺,而現在全國電梯年產量20多萬臺。這20多萬臺的新增電梯需要安裝,運轉多年的老舊電梯需要維修,從事電梯維修的專業技術實用型人才缺口大、行業潛力大。
2004年,新撫區就業培訓中心開始對大中型城市就業市場進行調研,計劃啟動東北第一家以電梯安裝維修為核心內容的成批次普惠制培訓班,力爭以培訓促輸出就業,形成“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
2005年,此項工作步入良性運行軌道。
2006年,新撫區就業培訓中心成為全市電梯維修專業實訓場地,教學內容規范、實用,硬件匹配到位,師資力量相當雄厚。
到2010年底,新撫區就業培訓中心已開設電梯維修工班共5期,已畢業的電梯維修工達到了274人,就業率達到98%,均在國內各大電梯企業工作。
目前,電梯維修工試用期間月薪每月1500元左右,正式就業后工資可達到每月2000—3000元。
崔明來介紹,今年,新撫區就業培訓中心將在原有培訓的基礎上繼續擴大技工品牌建設,著力解決場地及生源匱乏問題,加大培訓力度,力爭把電梯維修工等培訓做成拳頭品牌。
授之以漁 打造“撫順技工”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崔明來這樣說。“2000年起,國家的普惠制就業培訓政策就發揮著積極有效的作用。但長期以來,普惠制就業培訓都集中于教授第三產業的服務技能,例如面點師、茶藝師、手工編織等這些‘小手藝’。如何通過培訓使學員掌握‘大技能’,如何使學員實現高薪就業、體面就業、穩定就業,是新撫區就業局關注的重點,也是新撫區就業培訓中心的工作重點。”新撫區就業培訓中心把培訓和勞務輸出工作的重點鎖定在技術工人上,打造出“撫順技工”職業培訓品牌。
2008年,新撫區就業培訓中心在原有電梯培訓的基礎上又開設了焊工培訓。2009年年末,新撫區就業培訓中心通過對大中型城市就業市場的調研,又增設了塔式起重機駕駛員專業。
電梯維修工、塔式起重機駕駛員、焊工技師目前已是“撫順技工”的品牌專業,也是用工單位需要的實用性人才。塔式起重機駕駛員試用期月薪2000元,兩年后月薪可達4000元。廣闊的市場前景、穩定的就業崗位、合理的薪酬待遇、順暢的就業渠道,使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做一名“撫順技工”,走向北京等大城市,實現穩定就業。
上一篇:電梯企業首次“抱團”亮相國際市場
下一篇:寧津電梯企業員工享事業編制領雙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