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本報刊發了哈爾濱市泰山小區電梯間左右電視廣告從早響到晚,業主在電梯間貼“抗議書”一事,在市民中引起了強烈反響。當日,數十位市民致電本報稱,他們小區的電梯內也安了各種廣告,而且這些廣告收益去向不明,成了物業的“隱性收入”。
隨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看著不大的電梯,每年的廣告收益卻不菲,一棟高層一年或可收益萬元廣告費,一些高層林立的小區,一年收入的電梯廣告費甚至能達到十幾萬元。
業主:只見電梯廣告 不見廣告收入
2日,數十位哈市市民給本報打來電話,反映電梯內做廣告的問題。他們普遍反映,電梯廣告“不請自入”,沒有任何人征求小區業主的意見,更不知道電梯廣告的收入都用在了哪里,這部分收入成了物業的“隱性收入”。
住在哈市陽光綠景小區3號樓的孫先生說,他家的電梯邊也安了“分眾傳媒”的電視,“每天從早到晚一直播廣告,聲音還很大,哇啦哇啦的,聽了非常鬧心。”孫先生說,除了電梯邊的電視,電梯里也有平面廣告,“我們小區差不多三四十部電梯,每部電梯里外都有廣告,我們根本不知道這些廣告費都給了誰。”
家住紅旗大街雙龍綠色家園的李先生說,他家電梯間也有電視廣告,電梯內也有廣告牌,“現階段掛的是網絡游戲、租車,還有雞蛋的廣告。這么多廣告是誰同意安的,業主沒人知道,物業也根本不提廣告收入的事,更別提分配了。電梯是公用的,業主們每個月都交電梯費,既然是在電梯里做廣告,廣告費就應該為業主們所有。”
調查:業務員稱廣告費全給了物業
高層住宅的電梯面積不到4平方米,這么小的區域到底能有多少廣告收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目前在哈市各小區電梯間安裝液晶屏做廣告的傳媒公司有“分眾傳媒”和“盈眾傳媒”兩家,做電梯內懸掛廣告的有多家廣告公司,“分眾傳媒”也是其中一家。2日,記者聯系到一位“分眾傳媒”的業務員,他說公司一般會和物業總公司聯系,得到同意后就會進駐物業公司管理的小區,在樓梯間安裝液晶屏和在電梯內安裝海報廣告。除了每年給物業幾百元的“電費”外,一部電梯里的海報廣告每年給物業的費用大致在1000元左右,該費用會根據小區電梯的數量多少而上下浮動。
隨后,記者又找到一位“盈眾傳媒”的業務員,該業務員稱,他們每年每部液晶屏會給物業350元左右的“電費”。
按照這兩位業務員提供的數據,記者大致計算了一下,以一棟高層住宅有6個單元為例,6部電梯安兩個液晶屏和電梯內廣告,每年或可收益一萬元左右,以此類推,有十幾棟高層住宅的小區每年的電梯收入將能達到十幾萬元。